口碑,是比任何廣告都更有效的宣傳。
很快,多財酒樓的名聲就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出了淩水鎮,傳到了鄰近的瑞金縣。
瑞金縣比淩水鎮更為富庶,那裡的富戶商賈更多。
他們聽聞淩水鎮出了一家神仙酒樓,有能讓人“吃過就忘不掉”的紅燒肉,還有一種名為“黃金豆腐”的奇菜,色如黃金,嫩如豆花,引得無數人趨之若鶩。
好奇心和對美食的追求,是富人們最不缺乏的東西。
於是,瑞金縣通往淩水鎮的官道上,時常能看到一些裝飾華麗的馬車。
車上坐著的,都是些衣著光鮮的員外、老爺,他們不辭辛勞花費半天時間趕路,隻為來淩水鎮親口嘗一嘗那傳說中的美味。
這天午後,酒樓裡正是客流高峰,夥計們忙得腳不沾地,李正勇在前堂喊得嗓子都快啞了。
就在這時,一個看起來有些奇特的客人,擠進了熱鬨的人群。
那是一位年約六旬的老太太,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穿著一身乾淨的藍布衣裳。
她手裡沒有像其他客人一樣拿著包袱或者雨傘,反而吃力地拎著一口黑黝黝的小鐵鍋。
這奇怪的組合,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老太太拎著鍋,徑直走到了櫃台前,吳氏正埋頭飛快地撥著算盤,聽到動靜抬起頭來。
“掌櫃的,”老太太將小鐵鍋“哐當”一聲放在櫃台上,臉上帶著一絲焦急和懇求,“勞駕,給我……給我打包兩份黃金豆腐!”
吳氏一愣,店裡的夥計和周圍的食客也都愣住了。
來吃飯的見過,來打包的也常見,可這拎著自家鍋來打包的還是頭一回見。
一個夥計忍不住笑著上前說道:“老奶奶,我們店裡有食盒,可以給您裝好的。”
“不行不行,”老太太連連擺手,一臉認真地說道,“食盒帶回去,路上就涼了,那豆腐就不嫩了!我那小孫子,在家哭著鬨著,非要吃你們這‘會發光的豆腐’,我尋思著,用這小鐵鍋裝著,外麵再包上兩層棉布,帶回去還是熱乎的!”
她的話,樸實而又充滿了對孫輩的疼愛。
整個大堂裡,先是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了一陣善意的哄堂大笑。
人們看著這位可愛的老太太,和她那口為了孫子而帶來的小鐵鍋,原本嘈雜的店堂瞬間充滿了溫馨和暖意。
李正華正好從後廚出來查看情況,聽到了這番對話,心中也是一暖。
他笑著走上前,親自對老太太說道:“老人家,您有心了。您的這份黃金豆腐,我們請了,不要錢。”
他又對後廚喊道:“後廚聽著,給這位老奶奶的鍋裡裝滿黃金豆腐,要剛出鍋的!另外,再送兩個咱們的秘製鹵蛋給孩子帶回去嘗嘗!”
“哎喲,這怎麼使得!這怎麼使得!”老太太激動得滿臉通紅,連連推辭。
李正華卻笑著將那口裝得滿滿當當、熱氣騰騰的小鐵鍋遞到她手裡:“您老人家大老遠從瑞金縣趕來,是我們的榮幸。快趁熱帶回去吧,彆讓孩子等急了。”
老太太捧著那口沉甸甸、暖烘烘的鐵鍋,感動得眼眶都濕了,對著李正華千恩萬謝地走了。
這件事,像一陣暖風,很快又在鎮上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