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氣氛異常凝重。狙擊步槍被放在桌案中央,陽光透過窗欞,照在槍管上,泛著冷冽的光,仿佛一頭蟄伏的猛獸,讓在場的人都感到一絲壓抑。
聖上坐在龍椅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目光落在瞄準鏡上,語氣帶著幾分複雜:“李正華,你說這槍能在八百步外精準殺人?若是訓練出一批能用這槍的士兵,豈不是能在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李正華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隻是這狙擊步槍的使用門檻極高,非尋常士兵所能駕馭。首先得有極好的視力,八百步外能看清靶心;其次要能忍受長時間潛伏,風吹日曬紋絲不動;最重要的是,射擊時需心如止水,哪怕有一絲慌亂,子彈就會偏離目標。臣估算過,十萬人中,未必能選出一個合格的使用者。”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而且,這把槍的核心部件,比如瞄準鏡的水晶鏡片、無縫槍管的鍛造工藝,也是因為數百次嘗試中僥幸完成的。水晶鏡片需要特殊的打磨手法,稍有不慎就會碎裂;槍管的冷鍛工藝,需要精準控製火候和力度,差一分就會影響射程和精度。短期內很難徹底掌握這些技術,所以這槍,暫時無法量產,整個軍器監,也隻造出這一把。”
聖上沉默著,手指依舊敲擊著桌案,發出“篤篤”的聲響,在寂靜的禦書房裡格外清晰。
他不知道李正華說的是不是實話,但在他看出來此等神器也並非能夠簡單的去批量製造的......可越是如此,他心裡的擔憂就越重——一個人掌握著足以威脅帝王安危的技術,哪怕此人現在看似忠心,未來也難免讓人心生忌憚。
王爺看出了聖上的心思,連忙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李正華素來本分,之前獻軍餉、改良火器,皆是為了朝廷。此次研製出狙擊步槍,第一時間就獻給陛下,足見其忠心。而且他已說過,此槍無法量產,且使用者難尋,陛下不必太過擔憂。”
聖上抬眼看向王爺,又看向李正華,語氣帶著幾分深意:“朕自然信得過李正華。隻是這武器太過凶險,若是落入歹人之手,後果不堪設想。李正華,這把狙擊步槍,就交由朕保管吧,放在內務府的密室中,非朕旨意,任何人不得動用。”
李正華心中一鬆,連忙躬身:“臣遵旨!此槍本就是為陛下、為大宋研製,自然該由陛下處置。”他知道,將槍交給聖上,既是表忠心,也是消除對方猜忌的最好方式。
聖上點點頭,臉上的凝重稍緩,卻又想起一事,眉頭再次皺起:“這狙擊步槍,若是繼續改良,射程能達到多少?”
李正華心裡咯噔一下,知道聖上最擔心的還是這個。
他如實回答:“理論上,若是能找到更好的材料,比如更堅韌的鋼材、更透亮的水晶,射程或許能達到一千五百步,甚至更遠。但那需要極高的成本,且技術難度呈幾何倍數增加,臣短期內,怕是難以做到。”
他刻意弱化了係統的作用,隻說是“材料和技術”的限製——他不敢讓聖上知道,這槍的核心技術來自“係統”,否則隻會引來更多猜忌,甚至可能被視為“妖人”。
聖上沉默了許久,才緩緩說道:“此事暫且作罷。李正華,你繼續研發火器,但往後凡有新物件,必須第一時間稟報朕,不得擅自留存。軍器監的工匠,朕會派人嚴加看管,任何人不得泄露火器的製作工藝。”
“臣遵旨!”李正華和王爺齊聲應道。
離開皇宮時,天色已近黃昏。王爺看著李正華,歎了口氣:“正華,你這次研製的狙擊步槍,雖是大功,卻也讓陛下對你多了幾分忌憚。往後行事,需更加謹慎,莫要再隨便拿出這般‘驚世駭俗’的物件,免得引火燒身。”
李正華點點頭,心裡滿是無奈:“王爺放心,臣明白。此次也是被遼主的暗殺逼急了,想儘快研製出壓製遼國的利器,卻忘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他知道,自己現在就像站在刀尖上,一邊是遼國的瘋狂覬覦,一邊是本國皇帝的猜忌,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用實實在在的功績證明自己的忠心,同時通過日化品的“軟滲透”,慢慢削弱遼國,讓宋朝在不知不覺中占據絕對優勢。
回到靜雲府,李正華發現府外多了幾個陌生的麵孔,看似是路人,目光卻時不時瞟向府門。
他心裡清楚,這是聖上派來監視他的暗衛。他沒有點破,隻是像往常一樣,進府後就閉門不出,第二天一早,便帶著李正文,前往軍器監旁的臨時日化作坊。
二十天後......
“大哥,咱們真的要提前交付遼國的訂單?”李正文一邊清點原料,一邊疑惑地問,“耶律洪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咱們現在才用了二十天,不用這麼急吧?”
李正華一邊檢查瓷瓶的狼紋雕刻,一邊說道:“必須提前交貨。現在陛下對我多有猜忌,咱們儘快把遼國的訂單完成,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李正文恍然大悟:“大哥!我這就去安排工匠們加班,爭取五天內完成所有訂單!”
接下來的五天,日化作坊裡燈火通明。李正華親自把關,從膏體的熬製到灌裝,每一個環節都仔細檢查,確保沒有一絲差錯。他知道,這不僅是一筆生意,更是他向陛下表忠心、向遼國示“軟”的手段。
而此時的皇宮內,聖上正看著暗衛送來的密報——“李正華每日往返於靜雲府和日化作坊,專注於遼國訂單,暫未再涉足軍器監的火器研發”。他放下密報,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臉上的表情難以捉摸。
“李德孝,”聖上對旁邊的太監總管說,“再加派些暗衛,盯著李正華的一舉一動,包括他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甚至吃了什麼飯,都要一一稟報。另外,軍器監的工匠,每人身邊都安排一個眼線,防止他們泄露技術。”
李德孝躬身應道:“奴才遵旨!”他知道,聖上對李正華,已是“用之疑之”——既需要他的技術壓製遼國,又怕他擁技自重,威脅到皇權。
喜歡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成了一家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