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伊沐坐在宿舍的書桌前,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數據統計圖。她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目光卻落在那個“累計銷量:1,023,476本”的數字上,久久沒有移開。
三千萬。
這個數字對她來說,既真實又虛幻。真實的是,它已經穩穩地躺在她的銀行賬戶裡,改變了她原本需要為生活費和學費發愁的大學生活。虛幻的是,這一切的源頭,僅僅源於她一個大膽的決定——寫一本小說。
作為大一新生,沈伊沐在旁人眼中,隻是一個有些安靜、喜歡泡在圖書館的女孩。沒人知道,她的腦海裡,裝著一個從“空間係統”中獲取的龐大知識庫。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一次網絡探索中接觸到了這個神秘的係統。它不像普通的數據庫,更像是一個連接著無數平行世界、曆史片段和未來可能性的知識海洋。文學、曆史、物理、哲學、心理學……各種知識以最直觀、最深刻的方式湧入她的腦海,讓她仿佛經曆了無數次不同的人生。
起初,她隻是沉迷於這種知識的汲取,像一塊乾涸的海綿,瘋狂地吸收著一切。但漸漸地,一種創作的衝動在她心中萌發。那些鮮活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節、深刻的思想碰撞,在她腦中交織成一幅幅壯麗的畫卷,讓她不吐不快。
於是,她動了寫小說的念頭。
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年齡,如果暴露,很可能會成為作品被質疑的焦點。人們很難相信,一個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女孩,能寫出那樣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故事。於是,她為自己精心打造了一個“馬甲”——一個神秘、低調,甚至有些孤僻的創作者形象。她沒有用任何真實信息,注冊了一個全新的網絡賬號,頭像是一片深邃的星空,簡介隻有一句話:“在時間的縫隙裡,記錄光與影的故事。”
她寫的,是一部融合了曆史懸疑、未來科幻和人性探討的小說。她利用“空間係統”裡學到的知識,構建了一個宏大而嚴謹的世界觀,情節環環相扣,人物形象豐滿立體。她將自己對曆史的思考、對未來的想象、對人性的洞察,全部傾注在了字裡行間。
小說剛發布時,反響平平。畢竟,網絡文學的世界裡,每天都會有無數新作品誕生,她的小說就像一滴水彙入了大海。但沈伊沐沒有氣餒。她堅持更新,同時,她利用“空間係統”裡學到的傳播學和心理學知識,精準地分析讀者的反饋,調整節奏,埋下伏筆,在關鍵的節點引爆話題。
漸漸地,她的小說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讀者們被她精巧的構思、深刻的內涵和流暢的文筆所折服。評論區裡,從最初的零星幾句,到後來的蓋樓討論,人們瘋狂地猜測作者的真實身份,是資深的曆史教授?還是隱退的科幻大家?各種猜測甚囂塵上,但沒有人會將這個神秘的作者,和一個大一女學生聯係在一起。
小說的銷量開始以幾何級數增長。從首月的一萬本,到五萬本,再到十萬本……它像一匹黑馬,衝破了各種暢銷書的榜單,成為了當年最現象級的文學作品。版權也被多家影視公司和遊戲公司爭搶,最終以一個天價售出。
三千萬的版稅和版權收入,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流入了沈伊沐的賬戶。
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最親近的家人。她隻是平靜地繳納了學費,用自己賺的錢,給父母買了一份豐厚的禮物,剩下的,她全部存了起來。她知道,這筆錢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麼。它不僅僅是財富,更是自由。
它意味著她可以不用再為生計而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和未來;意味著她可以毫無顧忌地去“空間係統”裡探索更深奧的知識;意味著她可以繼續用她的“馬甲”,去創作更多她想要表達的故事。
她的生活表麵上沒有任何變化。她依然是那個按時上課、偶爾去圖書館、在食堂吃著普通飯菜的大一學生。但隻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內心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擁有了同齡人無法想象的財富和知識,也擁有了掌控自己人生的絕對權力。
她看著屏幕上那一百多萬的銷量,心中沒有狂喜,隻有一種淡淡的滿足和寧靜。她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她的“馬甲”還會繼續存在,她的故事也遠未結束。她就像一個潛伏在人群中的觀察者和記錄者,用她的筆,構建著一個又一個隻屬於她的世界。
而那個真實世界的沈伊沐,則可以安心地享受她的大學時光,積蓄力量,等待著下一次,用她的文字,再次驚豔世界。這筆三千萬,是她才華的證明,也是她通往更廣闊未來的船票。她小心翼翼地將它收好,然後,關掉了數據頁麵,打開了新的文檔,開始構思她的下一部作品。
喜歡平凡人生之金錢係統請大家收藏:()平凡人生之金錢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