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氧氣含量提升到36以上,意味著什麼。
最直接的,人類能不能在這個富氧的環境下活下來不好說,
但絕對會短壽。
之前因為2611延壽針劑拉長的壽命,大概會被重新拉回來。
甚至變得比2611延壽針劑普及之前更低。
光這點,就是人類文明無法接受的。
而這,僅僅隻是氧氣含量大幅度提高之後,帶來的影響,或者說災難中微不足道的一環。
它必然帶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首先,
即便是人體可以勉強在短命的前提下,適應這種大氣環境的變化。
但不意味著,生態圈中其他生物,動植物能夠同樣適應這種變化。
在昆蟲大概率變得巨大化,陸地上部分植物瘋狂生長的同時,
也會有大量動植物滅絕。
即便地球生態圈這個係統足夠龐雜,有著不小的冗餘度。
但如此大麵積的動植物滅絕,也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地球生態係統,
加上水體裡236藻類對於海洋生態圈本身的影響,
必然最終導致整個地球生態係統很大程度上的崩潰和重構。
而憑借人類文明目前的生命科學技術,能夠快速適應和度過地球生態係統的這個演變過程嗎?
而且,地球整個生態係統最終演變成什麼模樣,也是一件未知的事情,
在這種混沌的係統中,未知本身就意味著危險。
要是在這個崩潰,重構的演變過程中,在冒出來一種,甚至不止一種236藻類這種東西怎麼辦?
然後,
就又是一個直接威脅,
氧氣含量的暴增,必然帶來全球性的火災。
從森林到城市,自燃和失火的情況必然頻繁發生,
火災大概率都很難再成為新聞,放眼望去,大地之上必然有火在燃燒。
富氧環境下的植物加速增長,還會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
這種全球的火災,除了大量的人們直接被火給奪去生命以外,
還會嚴重影響人聯下,各國內的正常生產活動進行。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城市和天然生長的植物它會燃,
人們種在地裡的農作物,經濟作物它本身也會燃啊。
而且在富氧環境下,燒起來還很難撲滅,
人們也很難在這種情況還騰出那麼多人來到處救火。
在大量作物頻繁被燒成焦炭,大量雨林都被燒成焦土的情況下,
人類現有的食物還能夠存在多久。
這一套下來,
就已經足夠折騰的無數人們死去活來。
然後,
就是大氣環境變化,生態環境變化,全球都燃著大火,對地球氣候環境的影響,
氣候變化的波動區間必然拉大,
極端氣候大概率會更加瘋狂。
同時,在這種極端氣候環境下,必然孕育出來一些更加變態的東西,
比如說超級細菌,比如說超級病毒。
此外,既然說平均氧氣含量36,那就意味著,在除開原本一些高原地區,
原本適宜人類生存的許多地方,氧氣含量的比例還會比這個數值更高,
在這些地方,這些問題也會更加嚴重。
這一整個連鎖反應下來,
人類文明未必會滅絕,但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大概率都活不下來。
科技和生產力必然衰退,種群基礎的大幅度縮小,會讓人類文明的抗風險能力變得更低。
同時,壽命大幅度縮短,也會讓人類科技發展很容易摸到天花板。
導致人類技術發展在某一刻突然卡住。
而更重要的是,
此刻研究員們判斷的氧氣含量增長到36,僅僅隻是開始。
在富氧環境下,236藻類還會繼續瘋長,
大量雨林,森林被全球性大火燒掉,開始的時候或許會讓氧氣含量一定程度回國,
但236藻類的瘋長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
可能直到水體中,確實容納不了更多的236藻類存在,236藻類開始自我競爭生存空間的時候,
236藻類在整個地球水體內的蔓延才會真正停下來。
極端情況下,氧氣含量可能會突破到百分之四十以上,部分區域可能比這個數字還要更高。
這種大氣環境下,人體能否適應就更不好說了。
而即便這種情況下,人類文明還堅強存在了下來,適應了下來。
那還有一個危機在未來等待著人類文明,
成為了地球氧氣主要來源的236藻類要是因為一次偶然,滅絕了。
那高達百分之四十的氧氣含量,就又會再來一次驟降。
這氧氣含量的驟增驟降,一來一回之間,人類文明以及地球生態係統能夠扛得住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此刻,
如果236藻類真得在整個地球上完全占據生態優勢過後,
就基本意味著,人類文明未來存在與否的命運就不再掌握在人類文明自己手裡。
也可以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類文明就已經走上了毀滅的倒計時。
……
“嶽教授,我們還有多久時間?”
“236藻類的蔓延是呈現一種加速度趨勢的,越往後越快。按照現在掌握的情況,我們懷疑,這個時間可能不足一年。”
“一年時間內,236藻類就足夠在四大洋乃至大部分水體中替代掉原本的藻類和同生態位植物,到時候,236藻類蔓延的影響,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會已經得到反應。”
負熵研究院出分析結果的速度太快,
這位老領導還未離開,就也直接得到了消息。
“……一年啊。”
這位老領導重複了一遍011研究所負責人給出的這個時間。
一年時間實在是不夠做什麼。
隻能說幸好,236藻類蔓延帶來的危機,不會一下瞬間將人類文明毀滅,
所以,人類文明能夠用在對抗和應對236藻類蔓延危機的時間要比這一年更長一點。
“嶽教授,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你們有什麼建議?我們是否要嘗試,修建一些封閉式的避難所?”
011研究所的負責人嶽教授沉默了一陣,
“可以嘗試修建一些,保留一些火種。”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人類文明在這次危機下,的確是有滅絕的風險。
隻不過,以目前的人類文明的技術來說,
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辦法建造一個足夠大的,可以容納足夠多人生存的封閉式避難所,
來抵抗外界氧氣含量變化帶來的一係列災難。
如果真得隻剩下一點人進入到封閉式避難所延續人類文明,
那人類文明真就進入到苟延殘喘的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