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推進引擎的研究,和人類文明就返回地表做出的一些努力和嘗試,是同步進行著的。
288年,
負熵研究院,能動所。
在陵川地下城,特意開辟出來的實驗區域內,
對dt02電推進係統,進行了運行試驗。
參與了dt02電推進係統研究的能動所一眾研究員們,對於dt02電推進係統的試驗結果都很期待。
在秦裕院士主導和帶領下,參與了dt02電推進係統某個子係統研究的研究員們,基本都可以肯定,
相對於dt01電推進係統,dt02電推進係統在各個方麵都再有了巨大突破。
而參與了整體係統研究的一眾核心研究員,還很清楚,
相比於dt01,dt02最大的突破,不隻是單純推力的增加,
而是其推重比,越過了最關鍵的那條門檻。
按照對dt02設計時候的計算,理論上,
除開整個電推進係統的能源部分,也就是氦3聚變裝置部分,
此刻dt02電推進係統能夠產生的推力已經超過了單個電推進發動機本身的重力。
而氦3聚變裝置,理論上,也不光隻能夠為單個電推進發動機提供能源輸入。
也就是說,越過這條關鍵門檻的dt02電推進係統,
雖然離人們想要的電推進飛行器還有些差距。
但對於電推進係統在大氣層內的運用,已經可以抱有一點工程上理論可能性的期待。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dt02電推進係統的首次運行試驗能夠成功,
毋庸置疑,又再是整個電推進係統研究曆程中,曆史性的一步。
而,
dt02電推進係統整體,由負熵研究院攻克技術難關,完成設計之後,
是由強人工智能協調各智能機械完成的建造,
製造過程中,本身是基本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沒有技術障礙,設計出來什麼樣,製造出來就是什麼樣。
……
dt02電推進係統的運行試驗是在這一年八月的尋常一天進行著。
秦裕在場,能動所一眾核心研究員也在場。
抬起頭,秦裕眺望了一眼,此刻已經安置和固定在‘試機平台’上的dt02電推進係統中電推進發動機部分。
對於這座電推進發動機整體,秦裕大概是這裡最熟悉的人,
一些子係統雖然是由他提出具體的方向,相關研究團隊負責完成細節,
但他給出方向前,至少也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此刻,停放在這裡的這座電推進發動機,即便是拋開提供能量的氦3聚變裝置部分,
也依舊是一座龐然大物了。
如果將它豎立起來,就是一座高樓,放倒下來,也是匍匐著的,人造的‘鋼鐵山丘’。
誇張的體型加上其內部複雜而精細的結構,給人一種強烈的,來自於人類文明工業創造力的震撼。
這還是在之前基礎上,進一步‘縮小’後的結果,
在dt01電推進係統上,整個電推進發動機還要更加龐大很多。
“開始吧。”
秦裕等人離開了試驗區域,來到了監測這次運行試驗的實驗過程監測室,或者說實驗指揮室。
看著屏幕上,呈現著的試驗區域畫麵,秦裕出聲再說了句。
按照慣例,試驗運行的具體操作,自然還是有智能程序推進,過程中沒有什麼需要人為乾預的地方。
秦裕下達命令過後,自然就有智能程序,按照計劃流程開始執行。
來自於氦3聚變裝置的磅礴能量,開始進入到電推進發動機,並產生作用。
誇張功率的電推進發動機,已經在開始運轉。
秦裕看著這運行試驗進行,其他在場的核心研究員們,也同樣關注著試驗。
此刻的dt02電推進係統電推進發動機部分,
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改良型的霍爾發動機,
當然,改成目前這樣,讓提出霍爾發動機這個概念的人來看,也沒有辦法直接認出來。
而雖然是電推進,
但實際上,目前的dt02電推進係統在運行過程中,除了能量以外,依舊還是需要消耗工質的,
隻是對比此前傳統的化學火箭,目前的電推進係統,消耗的工質明顯要低幾個量級。
此刻,伴隨著dt02電推進係統中電推進發動機啟動,
已經有等離子體,帶著磅礴的能量,從電推進發動機後方噴射而出。
從畫麵中,能夠很清晰地看到,
固定在試機台上的dt02電推進發動機震顫了起來,不過整體情況還算不錯。
此刻這種情況,對於dt02電推進係統首次運行某種程度上算是好事,
至少意味著,其產生的推力足以撼動電推進發動機本身,而不是電推進發動機本身無動於衷。
屏幕上,經由智能程序監測,
顯示著一個清晰的,對於這一次電推進係統試運行至關重要的數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單電推進發動機推重比,從零點三開始,隨著電推進發動機運行功率的增加,快速上跳,
直到,某一瞬間,
再推重占比在零點九八到零點九九,來回跳動了幾次過後,
豁然超過了一!
一瞬間,本來緊盯著數據變化的核心研究員們,對此爆發出了劇烈的歡呼聲。
要的就是這個!
單個電推進發動機多出來的推力,肯定不能夠支撐的其dt02電推進係統中的其他模塊,比如氦3聚變裝置部分,
但更多一些電推進發動機呢……此刻dt02電推進係統的試運行中,氦3聚變裝置的運轉遠遠沒有到負載極限。
似乎可以有一些暢想的空間了。
當然,
更重要的是,一眾核心研究員們也相信,
在秦裕院士的帶領下,主導參與下,此刻電推進技術的研究,也同樣還遠遠沒有到極限。
正常來說,
以電推進技術研究的困難程度,哪怕是負熵研究院的研究員齊心協力,各領域共同努力,
從最開始推力還沒有太大的實用意義,
到後麵,dt01電推進係統實現推力達到噸級的突破,
再到此刻,單電推進發動機的推重比突破一,
這每一步,都需要經曆漫長的曆程。
但此刻,
在秦裕院士的帶領下,整個電推進技術的研究,幾乎是以一種誇張的速度,實現了三連跳。
幾乎相當於,秦裕院士拖拽著整個人類文明,在這項技術上突飛猛進地狂奔。
秦裕院士的智慧和知識就像是沒有極限似的,總是能夠創造奇跡。
而且,在秦裕院士下,整個負熵研究院也能夠很容易擰成一股繩,在同一個艱難的問題上集體發力。
在身邊人們的歡呼中,秦裕也笑著鼓了鼓掌。
最終,
dt02電推進係統的試運行持續了40分鐘之後結束,
秦裕宣告了dt02電推進係統的實驗成功。
直到實驗成功結束時,
身邊一眾核心研究員們,都還是滿麵紅光,為此高興著。
秦裕也轉過頭,再眺望了眼剛結束試驗的電推進發動機。
從技術本身,目前的電推進技術其實都沒有那麼適合用在大氣層內,
而此刻,人類有的確有這方麵的運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