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於地理變遷的原因,也並不是完全都局限在原本九州範圍內。
有些巨型城市,實際上已經坐落在歐羅巴洲的地理範圍。
各巨型城市之間,實際上也沒有傳統城市之間的邊界劃分。
由智腦計劃中強人工智能負責著整個225座巨型城市內的基本運轉,
實際上各巨型城市雖然在地理和空間上有些距離,但本質上其實是一個整體。
此刻已經完成了和正在建造過程中的超導磁懸浮列車線路,就是這些城市整體連接的一部分。
可以統稱為人聯範圍內。
在各城市城區附近的區域的土地上,對於一些礦產資源的開發,目前生態係統的恢複,是由誰去負責,
也是由強人工智能按照負熵研究院相關領域提供的計劃去執行的。
更準確說,這任何一片區域,都是由強人工智能調動整個人聯中部分智能工業生產力去負責的。
傳統的,各城市之間的邊界在此刻人聯紀元的人類文明中,實際上是已經不存在的。
相應的,
這一年,
負熵研究院各研究所,各研究領域的研究團隊,研究者們,在聚在一起。
考慮對目前各地麵城市的智能工業集群進行進一步規劃,
以讓各地麵城市的智能工業集群實現更加清晰的分工,避免分工上的重複,
讓人類文明中,負責生產的這部分,成為一個更加緊密的整體,從而進一步提高人類文明的生產力。
當然,這個分工僅僅影響智能工業集群的分布,
在這個智能時代,智能工業集群中的最終產品從哪裡產出,並不影響225座巨型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待遇,也不影響人們獲得這些產品的成本。
就像是城市的邊界本身都不存在,在這個時候,傳統地域戶籍的劃分,也顯然是不存在的。
是待在九州的陵川城,亦或者是待在歐羅巴洲的另一座城市的生活區,本身是沒有區彆的。
此刻,負熵研究院各研究所對各地麵城市智能工業集群分工的重新梳理,
也純粹是根據各區域的地理環境不同來進行,有些區域是原材料的產地,那自然在該區域城市的智能集群中增加一些原材料加工的相關生產鏈。
有些區域更適合一些智能產業的分布,那同樣是在這個區域的城市中,增加該智能工業集群的規模。
最終的目標是,將整個人類文明的地麵工業變成一個‘超級工廠’,
這個超級工廠,能夠按照人類文明的要求,以接近理論情況下的最高效率持續運轉。
為此,這一年,負熵研究院內許多研究員們,都忙碌著。
同樣的,
還是這一年。
負熵研究院社哲所,修改和調整了原本的人口新增計劃。
在此前末日危機之後,
為了快速恢複人類文明的種群基數,
負熵研究院將人類文明每年人口新增數量定在了一億人。
經過這麼些年,人類文明總人口回到了37億,
連帶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社會平均年齡,都回到了一個極其年輕的狀態。
考慮到,人類文明目前的種群技術已經恢複到一定程度,
同時也已經從地下返回到了地麵。
負熵研究院社哲所,將人口新增計劃中每年增加一億人口,更改為了每年增加6000萬。
後續每年,可以按照實時情況,再進行增加或者減少的調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
人聯紀元二年。
根據人類文明將繼續朝著地外快速發展的目標,
這一年,負熵研究院能動所,物理所,等相關研究所和研究團隊,
再給出了一份具體的,月麵城市以及月麵建設開發計劃。
在目前的規劃下,
人類文明對於月球的暫時定位,還是以資源星為主,工業星為輔。
優先利用月麵的資源,對月麵資源進行更大規模的開發,來滿足目前人類文明對於氦3的需要。
然後再利用月球的空間優勢,將它建造成一顆工業星,可能優先負責電推進飛船的建造。
而不管是在月麵繼續建造月麵城市,還是將月麵建造成工業星的前提條件,
實際上,在這之前,就都已經實現了。
電推進飛船帶來的運力技術變革,足夠支撐人類文明對於月麵的開發和建造。
徹底進入到智能時代的人類文明,以及掌握了氦3聚變裝置的人類文明,也已經有足夠的生產力進行月麵建造計劃。
也是在這一年,人聯開始調動人類文明中,不少部分的生產力,用在對月開發上。
可以顯而易見地看到,從各地麵城市的星際港口起降的電推進飛船,來往於地月之間的班次變多了起來。
同樣的,
月麵在人類文明巨大的生產力覆蓋下,也開始呈現,之前人類文明在地球地麵重建城市時,所呈現過的那種日新月異的變化。
……
對於是否在人類文明重回地麵過後,
就立即開始對月球的進一步探索和開發建造,
秦裕實際上是有些猶豫的。
在2801小行星撞擊真正發生之前,在發現了2801小行星到來的時候,
包括秦裕在內,就已經有人懷疑過,2801小行星的到來有些過於特彆了。
先不說其他的,其誇張的速度到底是怎麼獲得的?
當時末日危機層層逼近下,也沒有太多時間去顧及這個,或者說,即便是思考這個也沒有什麼太大意義。
而此刻,末日危機已經遠去,算是能夠有較多的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了。
而對於這個問題的核心就在於,
2801小行星撞擊的到來,到底是巧合,還是一種‘必然’,一種未知力量乾涉的結果。
巧合的情況就不說了,
如果是一種未知力量乾涉的必然結果,
那這個未知力量的目的就是顯而易見的,就像是想要人類文明滅亡。
這種情況下,人類文明繼續開發和建設月球,在宇宙空間中,‘鬨出一些動靜’,顯然是有風險的。
但問題在於,光蜷縮在地球上,人類文明是不可能變得多麼強大的。
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強大需要地外更多的資源。
秦裕想要的,一直都是人類文明活久一點。
而隻有強大起來的人類文明,才有抵禦風險的能力。
這似乎是一個很矛盾的事情。
最終,秦裕的選擇還是,繼續讓人類文明朝著地外,至少目前繼續朝著月球上發展。
因為,比起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土裡自欺欺人,依靠彆人的選擇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還是自身強大一些,有逃離和應對危險的底氣,更加令人安心一點。
對於秦裕這個絕對永生者來說,更是如此。
將命運交給彆人,在漫長的時間裡,總有一次彆人的選擇,不太會符合人類文明的期待。
當然,
對於2801小行星撞擊地麵之後留下的一些殘存樣本,
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負熵研究院自然也有一定收集,
秦裕也參與了一些研究,從2801小行星本身留下的殘存物樣本上,
是看不到什麼‘人為’的特征的,
隻不過2801小行星撞擊時的能量爆發,本身就不太可能保存下什麼‘人為痕跡’。
一切依舊是一個謎題。
喜歡人類拯救計劃:苟住,人類文明!請大家收藏:()人類拯救計劃:苟住,人類文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