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聯紀元115年。
這一年,秦裕明麵上已經179歲,
即便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類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年邁的歲數。
秦裕選擇從文明交流區,返回到了地麵陵川城。
對於人類文明與斯托文明基於他提出的大一統理論的再研究,再發展,
以及基於大一統理論的,無工質推進引擎,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等技術的研究,
秦裕也就是偶爾關注一下,並沒有過多參與。
對於秦裕來說,這一世他想要做的事情,已經做得差不多了。
秦人聯斯托大一統理論,大概就是明麵上他這一世最後一項研究成果。
……
同一年。
由於不再需要那麼多生產力消耗到文明級基礎實驗裝置的建造和相應基礎實驗上,
按照此前的人口增長策略,
人聯將每年的人口增長,從1.5億上調到了3.5億,
不光回調到了原本的水平,還額外提升了一些。
而這一年,人類文明的總人口是280億,
其中大部分依舊是生活在地麵各大洲的巨型城市內,
地外,生活在火星,月麵,木衛,土衛,海衛等位置星際城市內的人們,則是依次遞減。
而相應的,人類文明中,隸屬於負熵研究院各研究所的研究員總數,也已經突破了五百萬人,逼近著六百萬。
此外,
斯托文明內,基本也是一樣,
雖然沒有辦法像人類文明這樣輕鬆調整每年的新增人口,
但還是回調了斯托文明中,中層個體的預期壽命。
對於雙方文明來說,都暫時算是從先前那有些孤注一擲的狀態中脫離了出來,回到了較為正常的軌道。
……
同年。
人類文明與斯托文明的重心,都逐漸在朝著,基於基礎理論的突破,實現更進一步具體技術突破上繼續轉移。
但顯然,這就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實現的了。
在人類文明與斯托文明都想實現的幾項重要技術上,
除了理論,也還有一些具體技術,材料,工程領域的障礙存在。
隻不過,對比之前,此刻有了理論支持,
人類文明與斯托文明對於這些重要技術的實現,都比較樂觀。
隻是雙方文明研究者,堅持著這方麵探索,
偶爾,也對無工質推進,量子通信,幾條基於基礎理論,能夠實現的幾條理論思路進行一些交流和合作。
在時間來到再次年,
人聯紀元116年時,
人類文明與斯托文明還在無工質推進技術的合作科研項目中,共同構建了一個‘引力實驗裝置’,
來驗證基於電磁力對於引力的乾涉情況,以確定目前雙方文明在引力上的認知,能夠對無工質推進技術的研究帶來什麼作用。
……
人聯紀元117年。
針對引力,量子領域,人類文明與斯托文明在大一統理論的基礎上,再合作進行了一些研究。
雙方文明都在理論基礎的突破之後,摸索著文明技術繼續向下發展的道路。
在基礎理論突破之後的這幾年時間裡,
人類文明與斯托文明內部,都算是比較安靜。
專注著,圍繞著秦裕大一統理論研究的同時,也沒有什麼超級工程在進行。
不過到這一年時,
還是有一些事情不可避免的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