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陽係外邊緣,重新返航太陽係內環人類聚居區的時間,
肯定要比之前從太陽係內環出來時快很多。
往外遠行的時候,秦裕為了近距離接觸更多區域內的星體,整個航線都比較‘蜿蜒曲折’,也有許多次重複減速和加速。
此刻返航時,有著確定的目標,航行線路在宇宙空間中基本是筆直一條,在完成加速過後,抵達太陽係內環之前,也不會再將飛船停下來。
再加上在確定返航時,秦裕所乘坐的漫遊者號飛船,實際上已經不在此次遠航過程中曾經到過的最遠位置,
按照預期,漫遊者號大概將在18年以內,重返太陽係內環海王星軌道。
……
人聯紀元202年。
秦裕乘坐著漫遊者號,依舊在返航太陽係內環的途中,
他同意參與之後對2801小行星來源區域探查任務的消息,
人類聚居區內,負熵研究院大概也已經收到,隻是距離秦裕想要再收到負熵研究院的回複,還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此刻的秦裕來說,
這一世原本計劃要做的事情,在踏上返航行程時相當於就已經完成。
對於剩下的一些似乎需要等待的時間,也沒有什麼焦躁。
隻是正常在偌大的漫遊者號度過著生活,
偶爾也依舊看看,返航途中,是否有遭遇此前未曾留意到的小行星,矮行星。
同時,
也關注著,人類文明聚居區內,最近的一些近況。
智腦計劃的強人工智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人聯範圍內一些新聞,一些事情彙總起來,
朝著漫遊者號發送過來。
雖然因為距離的原因,秦裕此刻收到的消息,基本都已經是一年前的。
不過人類文明中一些大的曆史進程,往往不是一兩年就能夠落下帷幕,
時效性不那麼強的消息,也不影響秦裕在一年後繼續關注。
……
“華新社消息。”
“由負熵研究院能動所及相關研究團隊負責研製的,以引力發生乾涉技術為基礎的,星際城市引力環境模擬係統的安全性測試通過。”
“基於引力技術的星際城市引力環境模擬係統開始在各地外星際城市普及。”
“目前,海衛一,木衛,土衛等部分星際城市已經實現星際城市引力環境模擬係統的應用……”
這一年,
引力發生和乾涉技術在人類文明地外星際城市內開始普及,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類文明來說,成熟的技術普及開還是很快的。
位於人類文明聚居區的智能工業,能夠完成一套星際城市引力環境模擬係統的建造,就能夠在之後,陸陸續續建造出來一堆。
人聯的網絡上,現實中,都因此短暫有些熱鬨。
這對於不少從小就是在異星星際城市生活的人們來說,和地麵一模一樣的引力環境,其實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感覺好怪,第一時間感覺身體有些重,但沒多久就又適應了,這就是地球重力環境嗎?”
“沒多久就適應了,應該是因為‘重力保護液’吧,我們從小在社養局就使用了這個,我們重力環境適應區間本來就比較寬。”
“……我感覺,也不一定要調整到和地球一樣重力吧,0.8倍重力環境,好像也差不多。”
“我在金星同步軌道上的星際城市裡,之前一直靠自旋模擬重力,現在調整成引力發生裝置直接模擬了。感覺好怪……有種直接回到了地球的感覺。”
“我覺得挺好的,有種強烈的,腳踏實地的感覺,好像整個人都再安心了許多。”
人們為此熱鬨地討論著。
這種討論,伴隨著相應的技術在極短時間裡普及到所有星際城市時達到巔峰,
然後再過了一段時間,人們對此習慣了,也就逐漸平息結束了。
不過,這對於人類文明的曆史來說,的確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星際城市乃至星際飛船中的引力環境模擬,看似不是那麼緊迫。
畢竟依靠此前的自轉模擬重力,似乎也勉強夠用。
但隻要人類還是目前這種生命形態,星際城市和星際飛船中的重力環境模擬問題,
遲早會影響人類文明的更進一步發展。
此外,星際城市內的引力環境模擬技術實現了。
人們自然也對於同樣處於臨門一腳的,基於引力技術的無工質推進技術的實現,抱有了更多的期待。
……
人聯紀元203年。
秦裕收到了負熵研究院的回信。
負熵研究院對秦裕同意邀請,同意加入對2801小行星來源區域的探測任務表示了感謝。
說道,負熵研究院將在海王星軌道位置,等待秦裕從遠行途中歸來。
並提及了這項探查任務最關鍵的前提,無工質推進技術的研製進展。
雖然,
負熵研究院能動所以及其他相關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們,基本都認可,
基於引力技術的無工質推進係統研製中,絕大部分難題都已經得到了解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真正實現無工質推進係統這條道路上,已經沒有什麼完全無法逾越的障礙。
這也是負熵研究院相關研究團隊認為,在未來十幾年來能夠實現無工質推進技術的底氣。
但無工質推進係統,本身就是一個龐雜的係統。
涉及到若乾個子係統,各子係統下,又再有若乾分區結構。
即便大的問題基本已經全都被解決,
但整個無工質推進係統的研究設計工作,本身依舊是一個繁複而困難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到此刻,負熵研究院相關研究團隊認為,還依舊需要十幾年時間的原因。
到這一年,
人聯,負熵研究院內,
不光是能動所相關研究團隊,整個負熵研究院內,所有相關領域研究團隊,
都參與了無工質推進係統的研製工作,負責著各子係統各部分的具體研究設計,
解決著整個係統中,或許已經沒有太多困難,但確實存在的,一些繁複的,細分領域中的一些問題。
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調動了智腦計劃中強人工智能相當程度一部分算力。
負熵研究院此刻推進著無工質推進係統的研究設計的時間,
基本算是和秦裕返航所需要的時間重疊,
在負熵研究院給秦裕的回信中也有提到,
如果樂觀的話,在秦裕回到太陽係內環人類聚居區之前,
人類文明內第一座無工質推進係統或許就也能夠誕生。
……
人聯紀元208年,人聯紀元209年……
對於人類文明,人聯來說。
這是一段躊躇滿誌,鬥誌激昂,一切欣欣向榮又平靜的一段時間。
正處於一段因為基礎理論突破之後,快速發展的大的時間周期內,
但也的確,暫時沒有太多事情發生。
就像是時代即將發生巨大變遷前的短暫平靜,
就像是風浪即將激起前,短暫的平緩。
負熵研究院能動所等研究團隊,持續穩步推進著各項研究工作,
強人工智能正常運行著整個人類社會,負責著整個社會的智能工業生產。
社養局內,每年照常出生著新生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