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那個比斯萊眼裡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模樣?”
“比斯萊的思維過程中,會不會有‘超光速信息傳遞’情況出現,畢竟它這麼一個龐然大物,理論上信息以光速傳遞的話,從一頭傳到另一頭,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它思考起來應該很遲鈍才對……所以會不會,承載比斯萊思維的細微空間變化中,就存在著區彆於我們現在的,另一種超光速通信原理。”
“也有可能不存在思維過程中的超光速傳遞,它的思維方式不是多線程並行的嗎?和我們交流的那部分,可能就隻是它整個意識思維網絡中很小一部分。”
“而它整個意識的整體思維過程,其實就是遲緩的。甚至就像是我們之前的強人工智能,每隔好幾天,才能夠完整同步一次所有節點的信息。”
此刻,太陽係人類文明各聚居區的人們,
看著這二十多年前,奇跡號傳回的莫爾星係相關信息,不可避免再做著一些熱鬨的討論。
受限於人聯範圍中,人們所從事的研究領域不同,
有人討論著一些各自研究領域的問題,也有人純粹為此感到驚歎,
“感覺奇跡號這趟真得是沒有白跑……比斯萊這個特殊生命的存在,真是意外收獲啊。”
“隻能說,歎為觀止……宇宙中,似乎總是充滿了奇跡。”
而負熵研究院總部,
時不時關注著奇跡號傳回的相關信息,相關觀測數據的秦裕,
對於比斯萊這個特殊生命的發現,也挺感興趣。
不過,更多翻看著對比斯萊這個特殊生命思維活動引起的空間異常變動數據,
做著一些思考。
負熵研究院內,包括011研究所,物理所等相關研究團隊,
也針對著奇跡號不斷傳回的相關數據,
做著一些研究。
這些研究工作雖然此前奇跡號上相關研究員們必然也在進行,
但單奇跡號上的研究力量,實在還是很難和後方整個負熵研究院的研究力量對比的。
……
而奇跡號上,在找出比斯萊存在的情況下,
接下來的事情就再簡單許多。
對於莫爾星係內,地外文明的情況進行了確認,也收集了莫爾星係生命星球各類生物樣本,基因信息過後,
奇跡號此行本身的任務,其實就都已經完成。
後續在莫爾星係的繼續停留,基本都純粹是因為比斯萊的存在。
斯托文明在莫爾星係停留了五年,
人類文明也沒有再莫爾星係一直停留下去。
比斯萊丟對於人類文明的確很有研究價值,
但是依賴奇跡號上觀測裝置,對螢火04星,也就是比斯萊星和比斯萊星周圍宇宙空間中,
人類文明能夠捕捉到的一切空間變動,進行了持續數年觀測過後。
人類文明能夠從比斯萊星和比斯萊周圍收集到的數據,也都已經收集到了。
過程中,比斯萊也很配合,基本也多次反複讓比斯萊嘗試,以它能夠進行的物質和空間乾涉,進行了最大程度的乾涉,
也進行了最大程度能夠進行的,最活躍的思維活動。
這些都由奇跡號上相應觀測裝置,儘可能記錄下來了相關觀測數據。
可以說,奇跡號一直停留下去,其實也沒有什麼必要性。
奇跡號上相關研究員,將這些數據傳回的同時,也對這些龐雜的數據進行了研究。
隻不過,想要憑借對比斯萊這個特殊生命思維活動觀測,直接揭示智慧生物意識的本質,
顯然還是不太可能的。
想要憑借比斯萊思維運轉和活動過程中,那些隨之變化的空間變動,
就直接實現基礎理論領域的突破,對於宇宙和空間更加深入徹底的認知,
同樣是不太可能。
或許能夠帶來一些啟發,但也最多僅僅隻是一些啟發。
人類文明與比斯萊自己,都沒有抱能夠一步登天的奢望。
而對於這些數據的一些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