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聯紀元590年。
這一年,秦裕明麵上這一世的年紀已經來到了230歲。
人聯範圍內,人類總人口已經來到了2200億。
負熵研究院內的,各研究所研究員數量加起來,也超過了三千二百萬。
從負熵研究院研究員數量的增長上來看,
在其他資源,生產力能夠支持和滿足的情況下,
快速提高人類文明人口總數,擴大人類文明種族基數的策略無疑是對的。
能夠進入到負熵研究院的研究員,本身就意味著天賦,能力超過了一定基準,
負熵研究院內研究員數量的增加,直接就意味著,人類文明的研究力量在膨脹。
或許從表現上來看,很難和秦裕這個有著‘超級大腦’的人是否存在於負熵研究院一樣,影響那麼明顯。
但必然在宏觀上,直接影響著人聯諸多科研領域的進展,以及人類文明整體的發展速度。
……
同樣是在這一年。
首批將遷移,移居至比鄰星聚居區的人們,就從太陽係內各聚居區啟程了。
雖然,距離人類文明正式在比鄰星星係內進行開發建設還沒有過去幾年時間,
但一方麵,派遣往比鄰星星係的二十艘巨型星際飛船上,本身就有著足夠規模的智能工業。
從一開始,對比鄰星星係內,各目標行星,衛星的開發建設進程就比較快。
後麵比鄰星行星係內的資源產出,能夠支撐起智能工業規模擴張了,滾起雪球來,速度就更快了。
對於人類文明目前的技術水平,生產力來說,
開發係外行星係,從來都沒有什麼技術和工程上的困難。
另一方麵,
從太陽係出發,抵達比鄰星的航程也需要超過五年時間。
等到首批移居比鄰星聚居區的人們抵達時,按照計劃,至少足夠首批移居人們居住的星際城市也應該已經修建起來了。
即便真得出現一些意外,將這些移居者們送過去的星際飛船,就跟此前的奇跡號,使者號一樣,飛船內部的空間本身就能夠作為星際城市,供人們進行生活。
最終選擇報名遷移,移居至比鄰星星係的總人數,超過了三十億。
主要是這個時代人們所從事的研究工作,本身沒有什麼地域上的限製。
有超光速通信,和人類聚居區範圍內的其他同領域研究者溝通聯係起來也沒有什麼障礙。
人們想遷移,搬去比鄰星星係,也就搬了。
從三十億人口中,最後由強人工智能輔助抽取,選了兩千萬人出來。
乘坐三艘大型星際飛船,從太陽係出發,前往了比鄰星星係。
飛船出發時,
人聯範圍內,網絡上,也是遍地‘哀鴻遍野’的。
“……為什麼才抽取了兩千萬人啊?這還沒有一個地麵城市,星際城市的總人口多。下次再往比鄰星星係遷人過去還要多久啊?”
“啊……我也想要去比鄰星!我想看看係外的風景!”
“等比鄰星星係的開發建設完成過後徹底開放吧……雖然問了城市智能管理係統,近幾年應該還會再遷幾批人過去……但是總共三十億人報名啊,這才少了兩千萬,想要抽中和先前的概率有什麼區彆?”
“已經在‘比鄰一號’上,剛睡了一覺,睡得很香,等過幾年我到比鄰星了,會給你們拍照片的,放心吧,全息影像也行。”
“臥槽!我一會兒就去找人,一起搭建一個比鄰星星係的虛擬現實世界,就不讓你們這些比鄰星人登錄!”
“沒事兒,沒事兒……你們去比鄰星吧,我已經想好了,做好準備了,我準備等著去巴納德星係,還比你們比鄰星遠一點。”
“沒關係的……等到時候我們到比鄰星了,待膩了,就又可以報名遷去巴納德星係,反正到時候能不能抽中,大家都一樣。”
“……”
“閉嘴吧……準備遷移去巴納德星係,報名的人也二十多億了……”
對於此刻的人們來說,
遷移往太陽係外,係外聚居區無疑還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不過早晚,人們對於係外聚居區的認知,大概也會逐漸變成和對太陽係內其他聚居區的認知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