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聯紀元年。
人聯與塞勒塔卡文明聯合,都已經開始往遠離燭光區域的方向撤離了。
按照雙方文明的計劃,
雙方文明的主體,都將後撤到距離燭光區域邊緣,也就是距離燭光基礎實驗裝置最外圍‘點’10光年距離的宇宙空間,
雙方預期將花費百年時間,完成從燭光區域內部的撤離。
這一年,
人類文明的總人口穩定在12萬億左右。
其中超過六萬億,依舊生活在人類文明傳統聚居區的那幾個行星係內。
剩下的大約六萬億人,則是分散在,太陽係周邊十五光年範圍內,其他六百餘個開發建設過的行星係內,
其中一些生活的人少的一些行星係聚居區,人數才幾十億,不到百億,
多一些的,也不到千億人口。
在撤離中,對於人類文明的母星係,太陽係,以及太陽係周邊幾個傳統聚居區,
人聯就還是選擇了,直接整個打包帶走。
對於其他那六百餘個居住人口比較分散的行星係,自然就必要全部連著恒星,行星一起帶走了。
部分就直接遷走了行星堡壘,星際城市群,或者單顆有人類聚居區的單顆行星。
同時調整了各聚居區之間的距離,
讓此刻各聚居區,在這後撤的過程中,就聚集在太陽係周邊五光年範圍內。
得益於之前這近九萬年時間裡,在燭光基礎實驗裝置建造過程中,不斷擴大的智能工業規模,
此刻燭光基礎實驗裝置已經建造完成,但這份生產力卻不會直接消失。
在足夠龐大的生產力下,人類文明聚居區從燭光區域進行的後撤,自然也就進行的很快。
塞勒塔卡文明聯合那邊,也是同樣的情況。
在雙方構建燭光基礎實驗裝置的曆程中,開發建設了大片行星係,構建了超大規模的智能工業群,
其中大部分智能工業群,到現在也還能夠發揮作用。
僅人聯紀元年。
人類文明這邊,就已經完成了後撤前的前期準備工作,
完成了對各行星係內,原本各聚居區的改造和調整,
就開始了整體的,往燭光區域外遷移。
塞勒塔卡文明聯合,則是在人聯紀元年,也開始了整體的後撤。
不過並沒有撤回其原本,開始燭光計劃之前停駐的星空區域,
而是像人類文明一樣,收縮了一些疆域範圍,
將在之後,在燭光基礎實驗裝置所在區域外,十光年和人類文明完成彙合,
以方便之後燭光計劃的繼續推進,基礎實驗的進行和後續基礎領域的合作研究。
……
人聯紀元年。
人類文明在整體後撤遷移過程中,遷移速度提升到了光速的百分之九十,
然後在百分之九十光速下,穩定航行了十年過後,
人類文明整體就開始重新在遷移中開始減速。
最終,
人聯紀元年,人聯紀元年,
人類文明與塞勒塔卡文明聯合,先後來到燭光區域外,預定星空區域,
完成了會合。
同年,
塞勒塔卡文明聯合各智慧種族派出的使團,來到了人類文明母星係太陽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