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代的物質超光速交換實驗裝置上,
人們製造了一個超大規模的空間曲率泡,
徹底完成了超光速航行技術,在具體技術層麵的可行性驗證。
再之後,不再需要第四代物質超光速交換的實驗裝置,
在秦裕的帶領下,負熵研究院能動所和其他研究所相關研究團隊,
開始直接進行超光速推進係統的研究設計。
可以說,距離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實現,再進了一步。
不過,
在這個時候,秦裕在主持超光速航行技術研究的同時,
倒是多投入了一些精力在能動所同步推進的另一項研究項目上,
即,更先進能源技術的研究。
此前的反物質能源技術,對於人類文明社會的日常運轉來說,其實已經能夠完全滿足需要,
如果隻是考慮維持文明在當前狀態存續的話,
反物質能源技術,足夠支撐著人類文明正常運轉到熱寂,或者被其他外來威脅毀滅了。
但如果是要繼續往下發展的話,新的文明階段,必然產生新的能源需要。
比如此刻的超光速航行技術。
從第一代物質超光速交換實驗裝置到第三代物質超光速交換實驗裝置上就能夠看出來,
在人類文明製造的空間曲率泡越來越大的同時,
支撐物質超光速交換實驗裝置的反物質能源裝置的數量和規模,也在呈幾何倍的倍增。
在實驗裝置是這樣,到真正的超光速推進引擎上,也依舊會是這樣。
能源技術和推進技術,是兩個強相關的技術。
整個超光速推進係統,除了負責推進的部分,還需要負責能源供給的部分,
目前的反物質能源技術,倒不是完全無法支持超光速推進技術的實現,
但從秦裕自己的推斷來看,會很勉強。
對比起超光速推進引擎的能源需要來說,反物質能源技術也已經有些不堪重負了。
新的推進技術,需要新的能源技術支撐。
哪怕是人類文明相當於從一個更加宏大的框架下,尺度下,繞過了對光速極限本質的挑戰,
想要事實上實現超光速推進,需要的能量也是龐大的。
不過,
基礎理論整體突破帶來的影響是全麵的。
給了超光速航行技術實現的可能,
也給了此前同樣因為基礎理論而僵持住的其他關鍵領域繼續發展的新契機。
或者說,
理論上給於了超越反物質能源技術之外的,新的能源技術誕生的理論支持。
……
對於能源技術再往下的發展,
人類文明,人聯,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清晰的宏觀方向。
這某種程度上,也和推進技術有些關係,
從無工質推進技術誕生開始,人類文明就希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無工質推進’。
這個‘完全無工質推進技術’卡住的地方,就是整個推進係統中的能源來源方式,
此前人類文明所有能源,都是通過消耗物質,從物質從釋放出來的。
這也就意味著哪怕推進技術本身早已經不需要消耗工質,但整個飛船推進係統,依舊無法擺脫對物質的需要,
而這也就是人類文明此前一直以來,能源技術再發展的方向,
能源來源擺脫對物質,或者說宏觀物質的需要。
此外,也是因為反物質能源技術讓從物質中釋放能源的能源轉換效率已經來到了百分之百。
這也就意味著,人類文明能源技術再想要往下發展,必然需要繞開單純的物質轉換能源了。
這一點,在基礎理論突破之後,也沒有發生什麼轉變。
隻是基礎理論突破之後,繞開單純物質轉換能源途徑,有了一些比較清晰的理論方向。
此刻,
也同樣在秦裕的參與下,
負熵研究院能動所,除了研究推進技術的研究員外,其他剩下的研究員們,基本就都彙聚在這個更先進能源技術研究上了。
負熵研究院能動所相關研究團隊推進著的更先進能源技術研究,
主要在幾個方向上,
一種是從空間中普遍存在,而人類文明在基礎理論突破之後,有了比較完整認知,能夠和其他四大基本力,量子領域,在一個更大框架下聯係起來的暗能量下手。
第二種是,從高維空間下手,第三種是直接從空間本身下手,從空間的變動中,竊取能量。
這幾個方向,在秦燭光大一統理論下,都有實現的可能性,
所以也談不上誰對誰錯,負熵研究院內,相關研究團隊也同時推進著這幾個方向的研究。
……
人聯紀元年。
在基礎理論大突破,各關鍵領域的發展重新看到新的希望的情況下,
整個人聯範圍內,這些年都可以說是充滿著活力和生機。
整個人聯,整個人類文明最大限度的投入了這場從三級文明到四級文明脫胎換骨的快速發展中,
對於人聯中絕大多數人們來說,這都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用像過去許多年裡的每一代人們隻能夠抱著遙遠看不到的期望,任何關鍵領域的發展都被攔在一堵高牆之外。
而即便他們不生活在已經完全四級文明階段的人類文明中,
但四級文明階段的人類文明,將由他們親手創造。
整個人類文明都是積極而滿是鬥誌的,
除開那些重大領域以外,整個人聯範圍,無數細分領域,在基礎理論突破的支持下,
也同樣每天,每時每刻誕生的新發展,新成果,都應接不暇。
絕大多數人們都能夠如此清晰的感受到,
他們正創造著人類文明曆史中,這個恢弘,史詩般的篇章。
也就是在這種振奮中,
對於現階段的人類文明來說,
最重大,最重要的技術突破終於實現了。
……
人聯紀元年。
距離曾經基於燭光基礎實驗裝置的基礎實驗結束,
已經過去了超過一千年。
距離秦燭光大一統理論誕生,也已經過去了六百年。
塞勒塔卡文明聯合從這片星空區域離開,也已經超過四百年。
這一年,
人聯,負熵研究院信息去噪所,那個智能程序給出的末日危機概念,
已經從此前的超過百分之二十,
回落到日常的百分之二,
卻沒有就此止住下落的趨勢,反而是繼續下跌,
跌到了千分之一以下。
這是不是什麼實際概率,也不是什麼精準的預言,
對於人類文明來說,象征意義更大一些。
但這種變化,自然還是意味著一些東西的。
一方麵是,
曾經推進燭光計劃,燭光基礎實驗裝置建造帶來的風險和危機,
已經伴隨著燭光計劃的圓滿完成,而被人類文明度過了。
另一方麵,
自然是因為這一年,
再發生了一件事情。
人類文明的超光速航行技術被實現了。
……
這一年,
在秦裕的主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