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到溶洞這邊,一到地下溶洞,張建國就覺得渾身舒坦,因為溶洞很涼快。
甚至感覺有風吹來,並沒有那種七月的酷熱。
兩人趁著時間還早,先在溶洞的暗河裡撈了幾網,這會的鯰魚比以前少了一些。
但收獲也不差,隨便幾網就撈了大幾十斤鯰魚,張建國把這些魚放在小水坑裡,打算回頭送到魚池裡養著慢慢吃。
現在天熱鰱魚缺氧,比較容易死,所以他們往黑市送鯰魚的次數變少了,一個月也隻去一兩次而已。
張建國還抽空去看了一下,去年他埋在溶洞下的天麻,埋天麻的地方,他挑了又挑。
還特意從上麵弄了些土,選了一個陰涼的通風口,有一些陽光的好地方,此時天麻都出了花劍,也開花了。
張建國就給天麻花授粉,這些天麻,他是打算收集一些種子,其實用天麻米埋在有菌絲的椴木上繁殖最快。
那樣能縮短成品天麻生長的時間,但是想大麵積繁殖天麻,用天麻種子也是很方便的,就是要把天麻生長的時間拉長。
從天麻的種子到出成品天麻,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而從天麻米到成品天麻,一年就足夠了。
除了給天麻授粉,張建國還扒了一下埋天麻的地方,發現裡麵有很多小天麻米,這是一個好現象。
說明自己選的這個地方,很適合天麻繁殖生長,天麻不占地方,隻要找到適合它生長環境的地方埋下去。
收獲的時候,把成品大麻收起來,小天麻米留下來繁殖,這樣年年都會有收獲。
回頭多餘的小天麻米選出來,還可以作為繁殖,來年長出更多的天麻。
張建國甚至打算把一些天麻,埋到那個山穀中,一旦環境適宜,沒有什麼野豬拱,時間長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副業。
村裡老弱病殘,沒有壯勞力的那些人家,其實也可以在房前屋後,或者靠近山邊邊的地方,埋一些天麻。
這也是靠山吃山的,除了這個天麻,還有黑木耳和香菇。
野外長在枯木上的黑木耳等都有菌絲,隻要把那些菌絲給收集好,環境溫度適宜,這些也可以繁殖出大量的香菇和黑木耳等。
這些東西量少可以自己吃,量多了可以曬乾收集起來,到時候送到外麵去賣,都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收入。
張建國是打算先從自己家裡,開始小規模的實驗,回頭要是可行的話,就可以教更多的人去做這個。
像兩個舅舅他們,還有村裡一些家中困難的農戶,其實都可以搞。
所以張建國這一次去山穀,除了要撿菌子,采黑木耳等,他還想嘗試著把那些菌絲收集,分散一下,這樣就可以嘗試人工繁殖,收獲更多的黑木耳香菇。
點點都熟悉了這條路,他在前麵奔跑著,顯得十分興奮,後麵走的張建國,他們速度也比較快。
不到中午,他們就趕到了那個山穀穀底。
此時有陽光照下來,但都被樹蔭給遮擋了許多,這山穀的氣溫也不算很高。
點點一到這個山穀,就往樹林這裡衝,它似乎還記得上次在樹林裡的遭遇,所以過一會兒就傳來猴子的叫聲,還有點點的嚎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