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咱家什麼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這剛建的新房子,還沒住熱乎呢,怎麼又要把你妹妹弄去江城,這背井離鄉的哪有家裡好……”
張元順是堅決不同意。
他一輩子都沒出過遠門,去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
江城對於他來說,實在是個太遙遠的地方了,遠的就像是天邊。
這麼遠的地方,張建國說買房就買房,簡直就像是兒戲,也不回來和父母商量一下。
關鍵是還要把妹妹,帶到那裡去讀書,讓人感覺到很不靠譜不安全。
所以他是不同意的。
而且,最近村裡也有風言風語傳出來,說是張建國去了上京,過上了好生活,以後到了大地方就不會回來了。
也不會在養張元順了,他們這兒子沒了。
對於心底一直有疙瘩的張元順來說,他最擔心害怕的就是老了沒人養。
農村人的觀點就是養兒防老,如果老了沒人養,這兒子也就沒啥用了,他心裡著實有些害怕。
“建國,你爸說的有幾分道理,村裡小學也要辦起來了,公社那邊有中學,到時候你兩個妹妹,我肯定會讓她們讀書,也不用跑那麼遠吧……”
何玉芳作為這個時代的女人,她願意讓女兒讀書,已經領先了很多人了。
讓她支持孩子們去江城,去那邊讀書,她有些想不通,心底直打鼓。
“江城的教學質量和家裡,完全是兩碼事,我買的那個房子特彆大,小學和初中都很近,走路都是十分鐘以內,妹妹們自理能力很強,她們在那邊讀書,你不要擔心……”
張建國想了一下,這年頭都是大孩子帶小孩子,十多歲的孩子,在家洗衣做飯都不成問題。
像紅梅和紅月,一個讀小學一個讀初中,去了江城也不用像家裡這樣活多。
她們可以專心的讀書,奔自己的前程,其實是非常好的一件事,父母的思想還是帶有一定的愚昧性。
或者說被周圍人影響了,張建國打算慢慢的勸說他們,至少得把父母的工作做通。
張建國這次回來,除了想安排妹妹去那邊讀書,還有一件事兒,就是在村裡招兩個人。
原本他計劃把劉強帶上,然後在村裡招一個姑娘家,性格好一點,活潑一點的。
可上次店裡,出現那樣的事,張建國覺得,還是要招兩個年輕小夥子比較好。
在外麵男人多,彆人不咋敢欺負他們。
在性彆上有一定的優勢。
所以他先去找了劉強,他這事兒和他一說,劉強高興的不得了,表示自己一直盼星星盼月亮,就想去江城。
劉二聽說張建國願意帶他兒子,也趕緊給張建國家裡送了兩隻老母雞。
說是家裡也沒啥好東西,說這兩隻老母雞,下蛋非常勤快,而且雞蛋下的又大,送到他家非常好。
劉二的這種說法,讓張建國有些哭笑不得,原本打算把這兩隻雞退回去,張元順卻表示。
“留下吧,劉二那個人講究,你要是不收他的雞,他反而擔心你說話不算話……”
張元順這樣一說,張建國馬上明白,也是這個道理,農村人雖然沒啥好東西,但他們都挺講究的。
覺得你帶他家兒子去江城,那是天大的好事,送兩隻雞,你不收那就是嫌棄東西少了。
收吧收吧,至少能讓劉強家安心。
而張建國跟卓秋白一回來,還得帶一個人去江城的消息,一下子就散開了,不少人心底就熱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