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的風又狂又野……
整編後的並州狼騎更狂野,他們還沒適應坐下戰馬,是首批搶回的大宛馬。
義王甄豫西征,以白馬義從為先鋒,挺進蔥嶺。
遇到第一個敵人,是大宛國的破洛那騎。
騎兵將士都來自塞族,高鼻深目碧眼多須,是這一支異族的特征,以農耕遊牧相結合。
破洛那騎數量近十萬,人人皆練氣士,境階低!
統帥由大宛國王親領,他明知貴霜百萬大軍慘敗。
依舊敢於率領破洛那騎兵,在蔥嶺東北口列陣迎擊,還抱著必死之心來戰。
甄豫沒有猶豫,更沒與對方廢話啥,直接衝陣……
三千位白馬義從,哪裡肯讓他獨戰於野。
激活武裝後人馬合一,紛紛追隨甄豫衝陣,猶如一杆東方的長槍,向西方刺出第一槍……
亮槍的結果很完美,一舉擊潰敵軍,斬國王!
一路追擊逃兵,連戰連捷百裡……
破洛那騎戰力不咋滴。
可坐下的大宛馬都是善馬,騎兵都配備了一人雙騎,一戰奪馬近十五萬匹。
閻行押解馬匹,回到樓蘭城的瞬間,舉城歡騰……
當初漢武帝劉徹,為此馬發動天馬戰爭。
所獲數十匹頂級種馬,及三千匹大宛良馬,義王西征第一仗所獲,近有十五萬匹戰馬。
那是漢朝鼎盛時期,此時已是漢末,差在哪?
樓蘭城中的有識之士,都知道是天象異變所導致。
天象時隔三百六十年一變,在漢朝進入末期的同時,這座天地各族也如是。
天地一片寒冷,萬物萬靈都在凋零,王朝也是。
可賈瑟等人逆天,偏偏降世這座天地中。
一舉扭轉漢朝的頹勢,逆勢而行振興族群,尤其是樓蘭城外一戰,直接豹變涼州地位。
儼然成為世外之地,所有漢人皆是——練氣士。
十萬元武義軍,西征誰與爭鋒?
並州狼騎北征敕勒川。
這一仗有沒有對手還不知,穿過草原就是北地冰原,那裡是【天門】的發源地。
賈瑟不敢大意,呂布隻知率軍狂衝,不去多想。
反正有師尊在想,他清楚想了也是白想。
麾下八健將之一張遼,年少老成頗有謀略,眼看翻過陰山還再衝,就馭馬靠近呂布說:
“布哥,要不暫時駐營山下,讓將士休整下,再打算。”
呂布舉起馬鞭前指說:
“文遠,師尊說過要占領狼居胥山。”
“咱們現在隻是剛抵達漠南,要往前再突進二千餘裡,才能夠抵達狼居胥山。”
張遼糾結地說:
“可大宛馬實在太烈,需要適應。”
呂布不置可否說:
“那更應該急行以禦馬。”
“這才跑來二百餘裡地,如何能馴服胯下馬?下令將士策馬狂奔起,不要負了大宛馬名!”
張遼隻好抱拳領命,呂布繼續揚鞭,催馬行……
張遼說的沒錯,但師尊話更對!
賈瑟和甄宓在九原城。
遇上賊心不死的匈奴遊騎,他們根本不知道死為何,隻知道中原糧多女美。
區區九匹戰馬,就敢強闖九原郡城,悍不畏死!
對這類炎黃族人,賈瑟欣賞其血性野蠻。
但厭惡其蒙昧和殘暴,匈奴是炎黃族野民,相貌與漢人十分接近,但習俗與漢人迥異。
匈奴人後裔蒙古族,是野民王化後,炎黃族。
匈奴人與鮮卑人區彆,在鮮卑人是東胡漢人混血。
鮮卑人崇拜漢學漢化很重,按血脈劃分算半炎黃族,不過受【天門】影響很大。
在天門的眼裡,匈奴人是漢人野民,是異族人。
而鮮卑是同族人,其地位比匈奴人要高。
賈瑟眼裡鮮卑是異族,把漢人當成兩腳羊,作為日常宴會的肉食,《鹵百腦》是鮮卑名菜。
為儘快收服西匈奴,配合虎豹騎征——東匈奴。
賈瑟才讓呂布,突襲狼居胥山:
“奉先,那裡是匈奴人的王庭。”
“隻有占領狼居胥山為據點,才能繼續北上拓疆北地,與北胡東胡角逐冰原。”
“以廣闊的漠北,作為中原的緩衝地,才是邊境……”
呂布邊策馬邊想,臨出發前師尊的交代。
前方是一個匈奴部落,他沒任何停留意思,繼續率領陷陣營將士,一路向北加速馳騁……
師尊跟他還交代過:
“奉先,進入漠南漠北,少殺戮。”
“為師打算在匈奴人中,組建一支百萬北地戍邊軍。”
“匈奴人數總計才一千多萬,能不亂砍濫伐儘量避之,此戰是殲滅匈奴主力。”
……
長夜燼明時分,呂布抵達狼居胥山,百裡之外。
他看到賈瑟、甄宓,正與牧民們載歌載舞……
此景與他想象不一樣,他讓高順就地駐紮,獨自一個人摸了過去,與賈瑟回合後低問:
“師尊,您這樣還怎麼打仗?他們是匈奴人!”
賈瑟說:
“他們是炎黃族,都是普通百姓。”
“匈奴軍和袁軍沒兩樣。”
“人都到齊後就地休整備戰,明日晌午在姑衍山平原,與匈奴王軍一決高下。”
“匈奴王承諾了,此戰若敗歸附漢朝,改牧歸田。”
呂布沒去問師尊,匈奴王為什麼會答應。
師尊的氣力擺在那裡,匈奴王最後的體麵,就是與並州狼騎一戰,強者無需赫赫戰功。
從牧民敬重眼神中,呂布知道自己,錯過啥。
不出意外是驚天一刀,或動地一槊、或是震山一拳。
他的戟術是賈瑟親自傳授,對師尊具有的戰力底蘊,他也隻能夠管窺一斑。
畢竟很少有人,看到師尊全力出手,看到的人:
不是真正自己人,就是已經成為了死人。
比如【天門】上百位夫將,比如中原地方豪雄,比如蕭關外稷下劍客,比如金帳的匈奴王……
他姓虎名楚字白水,被人諧音湊字——呼廚泉。
虯虎狼胥四姓,是匈奴四大姓。
虎楚此刻就在篝火旁。
他長得與中原漢人沒兩樣,隻是多了一股彪悍氣息,他緩緩站起身走過來。
衝著呂布伸手,這可不是末法時代,握手禮儀。
握手是交易手勢,胡商交易時藏布握手。
炎黃族沒有握手禮儀,隻有抱拳或者作揖,女子擇是平肩齊眉禮,沒有所謂的福身禮。
福身是青樓的弄姿,好向客人展示,身段子。
末法時健美有福身式,也是為了跟觀眾展示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