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沒有如果。
這也是後話了,也不必多說。
......
一周之後。
在遙遠的吉利國,約翰·戈登例行公事的清理起上周郵箱的殘餘郵件。
在過去一年乃至於以後的的時間裡,他的郵箱都處於幾乎爆滿的狀態。
他可能不是最出色的生物學家,但一定是這幾年最出名的生物學家。
約翰·戈登1933年10月出生在英吉利,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加州理工大學。毫無疑問,他看起來就注定不屬於那種大器晚成的人物。
在20世紀60年代,才三十歲的他做的一個實驗就已經轟動了全世界。
他將美國爪蟾的小腸上皮細胞注入道去核的卵細胞裡麵,結果驚奇地發現這些卵細胞竟然能夠孵化出蝌蚪,經過悉心培養,裡麵的部分蝌蚪最後發育成為了成熟期的爪蟾。
這個操作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好像在哪聽過?
沒錯,相信你的感覺。
就在新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四章細胞的生命曆程、第二節細胞通過分化產生不同類型的細胞。
因此他因為自己細胞核移植以及克隆技術的研究,被稱為“克隆之父”。
年僅38歲的他很快就被當選為院士。
但似乎即便是他無法撼動諾獎評選的某些規則。
早在1962年,約翰·戈登就早已在吉利國期刊《胚胎學與實驗形態學雜誌》上發表了劃時代的論文,論文敘述了細胞的特化機能可以逆轉這一重大成果。
然而,當他在2012年因自己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和山中伸彌一起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然而獲獎時間和成果發表的時間間隔,卻已經過去了足足整整50年。
可人生又能有幾個五十年?
由此可見,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是成為偉大科學家所需的重要因素。
作為新晉諾獎得主,再加上他身體硬朗,即便早就卸任劍橋大學rc分子生物實驗室地職務。
但他在高達古稀之年,依然還在劍橋大學裡擔任著相關工作。
坐在辦公室裡,他泡了一杯來自遙遠東方地綠茶。
思考前喝一杯濃茶已經成為他工作時的習慣。
此時,他開始熟練地刪除那些名為請教,實為拜師的郵件。
他老了,雖然身體硬朗,但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帶學生了。
不過,老年生活總需要一些事情來消遣時間,為頂級期刊審核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論文,已經成為他為數不多的愛好。
他審稿也不為什麼所謂的世界進步或者是生命科學發展等等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這些前沿的論文成果,找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內容來做。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