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3年,沃森、克裡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人類開始破譯生命密碼。
從1957年,克裡克再次發現中心法則,成為現代生物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規律之一。
從1970年,rna逆轉錄酶的發現幫助幾位科學家成功捧得諾貝爾獎杯。
從1975年,以桑格命名的雙去氧終止法,開啟了dna測序的大門。
從1990年,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以及阿波羅登月計劃齊名,作為人類“三大科學計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拉開了帷幕。
從2003年,人類正式進入後基因組時代。
......
一個個在時間長廊熠熠生輝的頭像在陸時羨腦海依次閃過。
回憶他們曾經所作的工作,也是在翻閱一部基因發展史。
這些時間點連接成片,就像是構建了一條跑道。
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曾經在這條跑道上交替出現,接續前行。
所以,現在接力棒已然傳到2014年。
一股熱血在陸時羨心中油然而生。
既然來到了賽場,他也幸運的得到了旁觀的資格。
但若隻是當一名觀眾,未免太過可惜。
現在,他心中忽然萌生了想要當一名接棒手的想法。
但這念頭隻是一閃而過,好似沒有出現一樣。
隻是在不經意間,似乎有一顆微不可聞的種子飄然而落。
他依然在為他當前所設定的目標而不懈努力著。
誰能想到以後的事情呢?
所以,回到曼倫教授的項目裡去。
他對水稻pcr產物進行克隆測序的操作背後是進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
顯然,這個項目屬於水稻基因組測序完成之後衍生出來的新興研究領域。
也是當今遺傳育種領域中的前沿熱門研究方向。
曼倫教授的項目方案自然嚴謹無比,但方法還是略顯保守,陸時羨並不覺得這個實驗沒有優化的可能性。
“很榮幸加入您的項目組,這個研究正處在我心中理想的方向。”這是陸時羨進組後的第一句話。
但他的第二句話讓剛認識不到幾分鐘的組員們都驚詫不已。
“我仔細查閱了您的立項資料,也觀看了您的項目實施方案,您可以解釋一下是處於什麼樣的考慮,在進行比較基因組學研究時,采用克隆測序的方法呢?”
進組第一天就對老板開懟?這個小夥子似乎有點勇哦!
這是其餘人心中的第一想法。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