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進行dna擴增,對目標序列進行擴增,這個擴增方法一般使用的是聚合酶鏈反應,也就是眾所周知的pcr。
pcr的原理非常簡單,有點類似於數學裡的1+1=2。
這兩個1分彆是dna模板與引物,加號則是dna聚合酶,等號則象征著循環反應。
得到的結果則是大量的目標序列。
其次則是準備載體dna,選擇一個合適的載體dna,一般都是質粒或噬菌體什麼的。
重複之前的操作,對載體dna進行增強擴增。
然後,取出經過pcr擴增的載體dna和與目標序列擴增後的dna片段,用相同的限製性內切酶對它們進行切割。
在這個過程中,載體dna和目標dna片段會與限製性內切酶產生催化作用。
酶將這些dna切割成互補的粘性末端,這會方便後續步驟中進行進一步的連接。
再然後,則是利用dna連接酶將目標序列與載體dna連接在一起。
在這個過程中,dna連接酶的作用是催化目標序列與載體dna發生連接反應。
連接後的dna會重新形成一個環狀dna分子,也被稱之為重組質粒。
最後的操作則是進行轉化,將重組質粒轉化到宿主細胞中,轉化的方法一般是熱衝擊法或電擊法。
在轉化過程中,細胞會吸收這個外源性dna,並將其整合到自己的染色體中。
這個操作結束後,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就會得到與目標序列重組的宿主細胞。
但學術研究沒有如果和意外。
所以,還需要用選擇性培養基培養或熒光報告基因檢測等方式進行一次篩選。
dna重組試驗,從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階段就開始接觸了。
安德森對此並不陌生,甚至頗為熟悉,不然也不會被馮爾諾選入實驗小組裡。
他的實驗操作水平或許沒有蘭德全麵,但單就dna重組實驗而言,他還是相當得心應手的。
不過,此時看著陸時羨極具美感且毫無停頓的操作手法。
安德森整個人都傻了。
他無法想象居然還有人把實驗當作是鍛煉時的固定動作一樣。
難道中途不需要停下來思考的嗎?
陸時羨如果能聽到他心裡的聲音,一定會回答,這可是他之前用來安身立命的本錢。
都是一群打工的,為啥他熬出頭了?
還不是因為做的太多了,都形成了肌肉記憶。
很快,就來到了最後的轉化實驗。
過了一會。
“應該是沒啥大問題,不過隻要是實驗,就存在失敗的情況,下麵的篩選你來搞吧。”陸時羨一邊說著,一邊將實驗台重新讓出來問道:“馮爾諾教授在裡麵吧?”
“我找他有點事情,就先走一步了。”
走到換衣間,脫下白大褂。
長時間地專注讓陸時羨不由得按了按太陽穴。
從這裡出來,他來到一間辦公室地門外。
輕輕敲了敲門,從裡麵聽見馮爾諾的聲音。
“誰啊?請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