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人主宰和享有萬物的觀念正在根深蒂固。
我們得正視一個正在發生著的事實。
那就是我們其實始終根植於自然之中。
就比如。
在數百上千年的以前,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場景。
在安靜清澈的小溪或是河流裡,充滿綠意的水草從底部一直延申到岸邊,而在水下的根莖比在空氣裡看到的樣子要大。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猜測,其實人類很早就已經發現了凸透鏡會放大事物的現象,但隻是無法用科學的角度解釋這個規律。
於是心靈手巧的我們,開始學會利用這種放大現象。
例如公元前1世紀,也就是兩千一百多年的古羅馬,他們會透過一個裝滿水的玻璃球瓶來看信件上的字,即使字體再小也會被清晰察覺。
很多人以為這是利用這種放大現象的第一個實例。
但其實在華國3000年前的甲骨文記載中就已經顯示:“小如粟米,要用五倍的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這件古老的文物顯示,古代華國人早已掌握並利用了這種放大現象,並且早已領先了數百年。】
......
這邊,陸時羨正在一鼓作氣正在完成第二卷《那些被形容為蜂窩的細胞們》。
而位於大洋彼岸的徳國。
馬普會的生物學家們正忙碌於一項大工程。
馬普會稍長一點的名字叫做馬普學會或者普朗克研究院。
如果你還沒有印象,那它的全名是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會。
如果你依然不認識,那就完美證明了你隻是一個圈外人。
它創建於1948年,而且科研實力非常恐怖,是該國最大的非大學性質的科研學術組織。
在全世界範圍內關於研究機構的各種排名榜單裡,它都能夠榜上有名,甚至能夠列入前三。
獲得過三十三次諾貝爾獎之多的它,同樣也是徳國在二戰之後,整體綜合實力能夠快速複蘇的關鍵因素。
協會的名字來自於該國量子物理學的創建者家馬克斯·普朗克。
但它卻遠不止物理學,而是包含了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等多種領域的基礎研究工作。
此時,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院。
幾位頭發斑白、胡子拉碴的老者正神情肅穆的站在實驗室裡。
看上去,這些人的身體似乎如同風吹殘燭,隻要一陣大風就能將他們擊倒。
但實際上,他們的頭腦隻要能夠運轉和思考,就仍然蘊含有巨大能量,帶給這個國家甚至是這個世界巨大的變革。
裡麵最引人矚目的,同樣也是年紀最大的哈特穆特·米歇爾。
他是這所研究所的分子膜生物學係主任,但同樣也是198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米歇爾在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質方麵的研究堪稱世界頂級,他也一直在這個領域耕耘。
顯然這是一個以他為首的研究團隊。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