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委員會主任則是米國科學院院士鄧新望。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學院主體建築都還沒建好,但很多人都對現代農學院的發展很看好。
接下來,他過得頗為悠閒,除了張羅燕大給他準備的單人公寓,就是填報那張“千仁計劃”申報表。
等所有事情都穩定下來,十一月也逐漸走向了尾聲。
這意味著諾貝爾頒獎儀式也即將開始了。
儘管每年頒獎儀式都定在十二月十號舉行,但由於路途遙遠,很多人會選擇提前出發。
那一天絕對是這個世界最盛大的頒獎現場,不過全球有99.99的人是沒有機會親身參與其中的。
而陸時羨擁有整整十四張入場券。
他準備物儘其用,帶儘量多的人近距離體驗諾獎頒布的氛圍。
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以後還沒有機會再去一次。
父母肯定不用說,兩人一人一張。
表姐夏語冰也送一張。
她如果聽到有機會去斯德哥爾摩參與諾獎頒布,肯定會鬨著找自己要名額。
還不如自己主動一點,以後在她麵前也能硬氣的起來。
其餘的親人如果有想去的,也可以安排。
剩下一半的票,可以分發給自己比較親近的一些師長們。
開個玩笑的說,這種票如果在國內拍賣的話,一定會賣出高價。
不過這種事情也僅僅隻能在心裡想想而已。
如果被諾獎評委會聽到這個消息,他也不敢保證自己會不會被拉入黑名單。
十二月初,陸時羨帶隊在燕京機場登上了前往典瑞的國際航班。
這種跨國旅行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極其新奇的體驗,一路上都是歡聲笑語。
在典瑞國際機場,已經有來自來自皇家科學院的工作人員在此進行接待。
通過貴賓通道,陸時羨在去往酒店的路上暢通無阻。
因為打破了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曆史,他在這的特征形象非常容易辨認。
在金碧輝煌的酒店裡,他見到了親自宣布諾獎結果的丹·拉哈馬爾。
後者作為典瑞皇家科學院院長對陸時羨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你一定就是陸教授吧!”拉哈馬爾率先向他伸出右手:“歡迎你來到斯德哥爾摩,你看起來似乎比我想象中更年輕,難怪化學獎的評委會一直延遲到發布的最後一天。”
“當時的爭論的誇張程度令人咋舌,我聽說評委會的幾位委員最後依然無法取得統一,後來隻好使用了諾獎評選以來最古老的規則,拋投硬幣。”
陸時羨連忙伸手與之相握,他也是第一次聽到關於諾獎背後的具體內情。
他對此並不意外,因為他之前也在納悶。
“那麼按照結果判斷,我是受到了幸運女神的青睞,獲得了這50機率的勝利。”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