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事情不是一句兩句話能夠敲定的。
涉及到兩個國家之間的事情,從來就沒有小事。在國外,他已經不僅僅代表了他個人。
“我們已經在考察下一期的試點國家,並在籌備國際培訓項目。”陸時羨回答:“屆時將免費向其中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支持。”
對於公眾而言,陸時羨獲得沃爾夫農學獎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外。
一是這個獎在國內的知曉度並不高,如果不是之前有袁老打響了知名度,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哪裡出來的獎項。
二是陸時羨已經獲得過諾獎,再獲得其他的獎項也是情理之中,大家對他的期望值已經提高了太多太多,如果換成是一名研究生或者是一名普通教授,那效果自然又不同了。
不過,對於圈內而言,這個獎影響還是挺大的。
畢竟嚴格說來,陸時羨做出諾獎級彆成果是在國外,而現在是完全在國內。
這一點在一些人眼裡看來,其實很重要......
燕京西郊,某間防電磁屏蔽的會議室裡。
此時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還未搬遷至甸海區。
此時的評審組主任周正陽摘下老花鏡,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
會議桌旁,還有三十一位經過嚴格挑選來自國內各個科研領域的頂級專家。
這些人各自擅長的研究領域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都是該領域泰鬥級彆的人物。
“今天召集大家過來的目的,相信大家都清楚。"周正陽點擊電腦屏幕,一份標著“國家科學進步獎提名名單”的文件被投影在屏幕上:"這份名單的公示期已經過了一個多星期,獎委會的老朱已經催了好幾道了,我看今天就把這件事定下來吧。”
聞言,水利評審組長李國華輕輕放下手裡的茶盞道:“就按照上次報上來的名單報吧,我們組今年基本不存在什麼爭議。”
後麵,林業評審組長馮長英和化工評審組組長李敬華也相繼進行表態發言。
隨著時間慢慢流逝,還未表態的參會者也越來越少。
會議室裡眾人的視線逐漸彙聚到坐在第二排右手第三個位置上。
坐在這個位置的正是時任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評審組長的彭清文。
此時的彭清文自然注意到了這些目光,不過多年來的曆練早讓他變得處變不驚。
“我們組對上次提交的獲獎名單有一些變化,擬通過由南江省提名的《植物天然抗病毒免疫育種技術及其應用》項目,提名等級為科技進步特等獎。“
“該項目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範均符合評定要求,主要完成人為陸時羨、曾福年、王豐、彭慶華、汪海峰、章益民、高德峰、何令。“
“主要完成單位為省部共建植物病理和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南風現代農業育苗中心、華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南江省科技廳。”
此言一出,整個會議室都安靜了一瞬。
隨後終於有人反應過來,開始發表意見。
一旁的環境保護評審組長趙東升似乎有些夾槍帶棒地說道:“人家小陸雖然年輕了一點,但這做出來的東西還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