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忘記這回事了。”高德峰摸了摸頭發:“我還以為他在我前麵評的呢。”
這句話很快引起在場幾位大佬的笑聲。
雖然是玩笑話,但也確實代表著對陸時羨的認可。
根據《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兩院院士的增選周期為兩年一次。
上一次進行增選還是在2019年,也就是說今年2021年是下一輪的增選年份。
說起來簡單,但每次增選牽扯的精力還是不小的,需要經過從學部到學院至少兩輪投票。
很多具備投票資格的院士為了不影響研究進度,有不少人都是應付了事。
想到這裡,高德峰心裡也有了主意:“今年的增選,我打算發動發動,給他拉拉票。”
“之前沒想起這茬也就算了,而且時機說實話也不太好。”
“現在看來,今年他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會不會早了點?”聽完,王豐院士下意識地說了一句,卻沒想到引發在場人的不滿。
隨後他趕緊笑著解釋道“你們都這麼看我乾什麼?我又不是那些老頑固,我前年也投了他好不好。”
“不過我後麵看網上的評論,說他第三次評選大概率會選上,我覺得挺有道理。”
“如果現在就評選上,不滿三十歲的院士,我怕這個節奏會有點大啊。”
曾福年倒是笑著搖搖頭:“什麼時候院士評選的主要標準不是看其學術成就,而是和年齡掛上鉤了?”
“更何況典瑞那邊能頒一個26歲的諾貝爾化學獎,咱們還選不了一個快到三十歲的院士吧?”
“沒這個說法吧?”
曾福年發話,自然沒人在這個問題上糾結了。
但很快章益民提出了一個新問題。
“陸主任能評上院士,我對此毫不懷疑。”
“但我現在在想一個問題,他這次獲得的不是自然科學獎,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
“你們之前爭論的都沒有意義,那就是工程院會和我們搶人?”
此言一出,在場幾人皆是麵麵相覷。
......
時維六月,序屬初夏。
大會堂的穹頂下,金色的國徽熠熠生輝。
陸時羨站在領獎台上,深色西裝左胸彆著一枚小小的紅色徽章——上麵的時間定格為1945。
前排坐著數百位中國科學界的泰鬥,受邀坐在前麵區域的實驗室團隊成員有不少人都是眼眶微紅,手指緊緊攥著觀禮邀請函。
“2021年度國家科學進步特等獎,授予省部共建遺傳育種與植物病理國家實驗室陸時羨教授團隊,表彰其在‘植物細胞抗病毒免疫互作機製理論’應用的突破性貢獻!”
主持人渾厚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傳遍會場。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