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專家,下午好。我是繁縷前沿交叉項目的申報負責人陸時羨。”
“根據繁縷1號的研製成果,在反複總結和複盤的幫助下,省部共建植物病理和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集體研究論證,決定先行啟動第一期項目立項計劃。”
“接下來,我將就‘超敏生物傳感器與智能沉默彈頭係統的構建與協同應用’項目,向各位進行彙報。”他的聲音清朗沉穩,透過麥克風傳遍會場,瞬間吸引了所有專家的目光。
他沒有急於展示提前準備好的ppt,而是首先拋出了一個核心問題。
“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瓶頸之一,在於我們對微觀生命活動的‘感知’與‘乾預’效率低下。無法實時、精準地‘看見’特定生物分子的動態變化,就無法進行有效的、可控的調控。我們的項目,旨在同時解決這兩個難題。”
會議室的燈光暗下,激光筆的紅點落在牆壁的巨幅屏幕上。
“首先,是‘超敏生物傳感器’部分。”陸時羨切換幻燈片,屏幕上呈現出一種結構精巧的納米器件三維模型。
“我們摒棄了傳統的酶標或熒光標記法,創新性地利用經過定向進化改造的核酸適體aptaer)作為識彆元件,其親和力與特異性提升了兩個數量級。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其與石墨烯場效應晶體管gfet)耦合。”
他深入淺出地解釋道:“當目標分子,比如某種特定的疾病標誌蛋白,與核酸適體結合時,會引起石墨烯材料表麵電荷分布的微小變化。這種變化會被高靈敏度的晶體管瞬間捕獲並放大,轉化為可檢測的電信號。它的靈敏度極高,理論上可達飛摩爾f)級彆,甚至能夠監測單個分子的結合事件,且響應時間在毫秒級,實現了真正的實時、無標記檢測。”
“超敏傳感器的原理的核心是植物免疫記憶模擬係統。"陸時羨展示出初步設計構想圖,露出其中的仿生維管束結構:"當病毒靠近時,類抗體蛋白會像稻葉遇蟲般卷曲發電——靈敏度是pcr技術的1000倍,它的成本隻有試紙的十分之一......"
台下已有專家微微前傾身體,露出十分感興趣的神色。
根據陸時羨提交的資料顯示,研究這個超敏生物傳感器的理論基礎已經非常成熟了。
那麼,這已經算是一個十分具有前景的研究領域了,而且研究方向很明確。
無標記、實時、超高靈敏度,這幾點結合在一起,意味著這款傳感器一旦成功,將在病原體早期診斷、藥物篩選、甚至基礎科研的實時觀測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
“然而,僅僅‘感知’是不夠的。”此時的陸時羨話鋒一轉,畫麵隨之切換到一個更為複雜的納米結構——“智能沉默彈頭”。
“當我們鎖定了目標,就需要能夠精準‘乾預’的工具。傳統的rna乾擾技術存在脫靶效應嚴重、遞送效率低、無法時空特異性激活等問題。我們的‘智能沉默彈頭’,核心是一種經過多重設計的‘智能’rna分子複合體。”
陸時羨開始詳細闡述其理念中的巧妙之處:“其一,我們引入了dna邏輯門電路概念,使其具備布爾運算能力。隻有當兩種或以上特定的疾病微環境信號如過表達的某些icrorna或特定ph值)同時存在時,彈頭的‘保險’才會解除,開始組裝有效的sirna小乾擾rna)。這將極大程度避免了誤傷健康細胞。”
“其二,我們將構建一個高效的靶向遞送係統,利用改造後的病毒樣顆粒vp)作為載體,將其精準送達目標細胞群。”
“最關鍵的是第三點,”陸時羨加重了語氣,“這個彈頭係統會和我們的超敏傳感器實現了數據聯通。傳感器實時監測到的目標分子濃度變化,可以作為反饋信號,輸入並調控彈頭的激活閾值和釋放動力學!這意味著,我們將構建一個集合‘感知判斷乾預’於一體的閉環係統......”
彙報進入尾聲。
智能沉默彈頭的應用演示則更為震撼。
納米彈頭在顯微鏡頭下自動尋找目的地,精準綁定病毒rna後自我降解為肥料。
“這叫靶向施肥。”陸時羨笑著調侃道:“這會讓病毒死得很有營養。”
此言一出,會場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有專家忍不住低聲與身旁的人交流。
將檢測與治療兩大模塊如此緊密地動態聯動,這已不再是簡單的工具創新,而是邁向“智能醫療”和“精準動態調控”的關鍵一步!
燈光重新亮起,陸時羨的彙報在這裡結束。
與此而來的是,兩個交叉學科的尖端項目及其蘊含的巨大潛力,烙印在了每一位評估專家的心中。
此時的他平靜地站在台上,等待各位專家的提問。
而台下則是一陣沉默。
很多專家的心中都被這兩個項目的計劃構想所驚豔到了。
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陸時羨。
但此刻他們心裡都不約而同浮現出一句話:盛名之下無虛士。
如此縝密的理論過程,真的很難讓人找出漏洞。
結果也理應如此。
要知道,這份項目設計書是經過七位院士,不對,加上陸時羨之後是八位院士一起審慎修訂出來的。
如果在理論部分就被人挑出來了問題,那就問題大了。
沉默片刻,終於有人開口了。
說話的是一位生態安全專家:"這些納米材料進入土壤後,會不會形成新的內源性汙染?"
這個問題之前已經經過了很多次討論,陸時羨不假思索地回道:“眾所周知,理論上任何外來物都有可能帶來汙染,不可能對農作物完全沒有影響。但根據測算的殘留量幾乎為0.0001μgkg,這個汙染低於國家標準600倍"。
這個回答不出意料地得到了認可。
“等等。”一位老院士接著發現了盲點:"我想請問你,該怎麼解決rna沉默的脫靶問題?"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