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象中花裡胡哨的排版和冗長的介紹文字。
入眼的,竟是一張高清晰度的掃描圖片,信箋是極有質感的暗紋象牙白,上麵的每一個字,都是精致地像是手寫一樣。
一手漂亮至極的行楷字,墨色深濃,筆鋒銳利而優雅,在此時如同一份古老的科學手稿。
“尊敬的杜文鋒同學:
鑒於您在生物學領域展現出的優秀潛質與獨特視角,繁縷研究院榮幸地向您發出實習生項目邀請。本院雖創立未久,名不見經傳,然致力於拓展生命科學之邊界,願為有誌者提供窺探奧秘之階。
以下資源,或可為您的決策提供參考:
本院擁有和國內資深院士、國際多位學術權威以及世界各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探討學術問題的機會。
本院搭建有與國家重點實驗室世界頂尖生物實驗室共同合作培養的平台,能夠在碩博階段培養國際視野,最大限度提升綜合能力。
本院打通了從研究生到研究員的完整晉升鏈條,幫助年輕研究人員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中,旨在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
該項目名額有限。
期待您的儘快回應。
此致
敬禮
繁縷研究院
落款處,是一個設計精美的燙金徽章浮雕掃描圖——一株恣意生長的繁縷草,纏繞著一柄古典的鑰匙,徽章下方是一個清晰的時間:since2022。
杜文鋒的呼吸徹底屏住了。
指尖無意識放大著圖片的每一個細節。
“院士”?“權威”?“諾獎得主”?
這些名稱背後所代表的技術層級,光是粗略想象,就讓他頭皮發麻。
而最後一條……和多位諾獎得主共同探討學術問題?
這郵件是真的嗎?惡作劇?還是某種新型的、極其高端的詐騙?
可這筆跡裡透出的那份絕對的、不容置疑的自信,又豈是騙子能輕易模仿的?上麵的句子寫得雲淡風輕,卻帶著一種睥睨一切的傲然。
此時,他的心臟開始不受控製地劇烈撞擊胸腔,血液奔湧著衝上耳廓。
他猛地坐直身體,手指因為激動而有些發顫,幾乎是戳著屏幕打開了瀏覽器。
“繁縷研究院”,輸入關鍵詞。
搜索引擎跳出的前幾頁結果,但卻寥寥無幾。
就算有也大多是實驗室發布繁縷1號研究成果的舊聞,偶爾有一兩條提及到陸時羨也隻是在接受采訪。
找不到!一個擁有那種級彆資源的機構,怎麼可能在網絡上毫無痕跡?
杜文鋒後背滲出細汗,一種巨大的失落和懷疑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