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翼是十棟風格各異的學者公寓,每棟按照不同風格的建築來設計,體現國際化特色。
西翼是開放式聯合實驗室集群,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研究需求快速重組空間。
南翼則是生物科技孵化器,配備從概念驗證到中試生產的全鏈條設施。
陸時羨特彆要求在社區中央保留一片原生森林。
“科學家需要思考的空間,這片森林就是我們留給靈感的自留地。”
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安裝特殊的玻璃幕牆。
這種由繁縷研究院材料團隊研發的新型材料,既能調節室內光線,還能通過表麵納米結構淨化空氣。
”最複雜的是實驗室集群的建設。”項目經理指著西翼工地介紹道:“這裡要鋪設特殊的抗震地基,滿足精密儀器的要求。同時,我們預埋了未來五十年都可能用到的管線和數據通道。”
社區最大的亮點是地下的“智慧生命線”,一條連接所有建築的超級物流和數據通道。無人駕駛運輸車可通過這條通道,在實驗室、公寓和孵化器之間安全快速地運送實驗材料和設備。
“這將是全球首個專門為科研社區設計的智慧物流係統。”工程師介紹道:“研究院的科學家隻需在終端下單,十分鐘內所需物品就能送達實驗室。”
另一個創新則是社區能源中心。
這裡不僅使用太陽能,還安裝了利用太湖水溫差發電的設備,甚至嘗試從實驗室廢熱中回收能量。
這邊,南江在太湖畔大興土木。
那邊,陸時羨也沒閒著。
他深知,一個成功的論壇,核心在於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
他憑借自身與繁縷研究院已然樹立的權威,打算借著“樞紐蛋白”的熱度繼續進行布局。
首先,他的初步想法是設立“繁縷年度傑出貢獻獎”,當然如果能夠和《細胞》達成戰略合作就更好了。
共同設立這一獎項,旨在嘉獎全球在生命科學領域做出最具顛覆性貢獻的科學家不限年齡),設立基金會,獎金高達一百萬美元,並承諾獲獎者工作將在《細胞》特刊優先發表。
此獎意在挑戰乃至超越諸多傳統獎項的權威,爭奪學術評價的話語權。
其次,是創建“方舟挑戰營”。
在每年論壇期間,將基於“方舟”超算平台,設置數個極具挑戰性的前沿科學問題,麵向全球青年科學家團隊開放申請。
獲勝團隊將獲得在繁縷研究院免費使用“方舟”超算部分算力一年的資格,並得到陸時羨團隊的直接指導。
這對於任何有誌於計算生物學的青年學者而言,無疑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關於方舟共享的問題,之前他在學術報告會上宣布能夠全球共享之後,就有不少熟人給他打電話詢問事情的真實性。
畢竟方舟作為國之重器,本不應該宣之於眾,甚至還要全球共享。
喜歡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請大家收藏:()沒參加高考怎麼了?我保送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