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後,大家幫著ava一起從車裡搬東西,還挺多呢。
忙活完,大家往客廳一坐,開始聊天,分享。知了這才發現大家都買了些零食啤酒,一起吃一起喝,而他隻買了幾個蘋果,這咋分?這也不夠分啊!
沒人強調這個,但他是有點不好意思的。不過,他有煙!這個是硬通貨,更受歡迎呢!
另一個白人室友和ava侄女一起坐下來聊天,知了大多沒聽懂。四個中國人裡麵,隻有大姐更加努力地聽和說,算上知了在內的男孩子們則悄悄地用中文聊。
大姐中間還提醒過幾次,大家還是忍不住。這時白人小夥說了幾句啥,ava很高興地說ok,知了問其他人啥意思,大家都搖搖頭。
知了很詫異地想:你們都來了好幾個月了,英語交流還是不行啊。這是環境問題?還是個人問題?
白人小夥回屋拿來一把吉他,原來是要給大家彈奏一段。一曲下來,大家紛紛鼓掌,知了沒聽出好來,甚至以為是胡亂彈的,都不成曲子。
唉,這不跟現在的英語水平一樣啊,完全沒上道兒。
大家一起去陽台抽煙了,留下大姐照顧小孩,ava邊噴雲吐霧邊對知了他們說,你們要多主動說,彆怕說錯,這樣才會進步快。
知了很認同,但能怎麼辦呢?同胞麵前說外語,下不了口啊,看來還是要創造一個環境,正如出國前計劃的那樣。
回到客廳後,ava要照顧小孩睡覺了,留下幾個年輕人繼續聊天。大姐要回屋給國內家人打電話,也提前離開了。
白人小夥和ava侄女聊著,三個中國小夥聊著,都各自聽不懂,隻有啤酒是通用語言。沒有ava看著,她侄女也開始偷偷喝起酒來。
david說:“現在是冬令時,和國內時差4個小時,晚一點打電話時間合適。但那時是繁忙時段,打電話的人多,通話質量不很穩定。可以選其它時間打電話,會好很多。”
知了能理解這裡麵的邏輯,隻需要體會一下。知了拿出電話卡,詢問著打電話的操作流程。
david耐心地講著:“打國際長途有兩種方式,可以用座機,也可以用手機。用座機直接按照電話卡的說明來用,要輸入一長串卡號,隻消費電話卡的金額。用手機打呢,和上麵的流程一樣,但是多了手機的通話費用,很貴。我們通常都不用,除非緊急情況。”
知了看著電話卡背麵的說明,刮開卡號塗層,好長一串數字。因為是用座機,大家都是輪著打的,很默契。
這時客廳的幾人都散了,各自回屋,各自放飛自我。
知了回到屋裡,打開電腦,這裡上網倒是方便。郵箱裡有幾封廣告郵件,qq上沒啥閃爍,他擺弄著電話卡,準備給家裡打電話。可說啥呢,好像沒啥可說的,報個平安吧。
一頓操作,卡號輸錯了,重來;又一頓操作,卡號又輸錯了,再來。
好不容易都做對了,電話裡傳來熟悉的嘟…嘟…聲,對麵接起了電話:“喂!”
“媽,是我啊。”
“哈,兒子啊,在那邊怎麼樣?現在幾點了?吃得慣嗎?天氣怎麼樣?……”
很多的問題,讓知了不知該從何說起了。和母親說完了,又和父親聊了幾句,聽了許多囑咐的話,通話質量還可以的。
掛斷電話後,知了百無聊賴地瀏覽著網頁,這時qq忽然閃起,嘀嘀嘀……。ike發來消息:明天周末,我帶你出去轉轉,十點來接你,午飯我們外邊吃。
喜歡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新西蘭洋插隊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