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務服務中心,ed屏不厭其煩地循環播放“一網通辦”動畫,流暢的畫麵展示著政務改革帶來的便捷。然而,辦事群眾卻無心欣賞,他們三三兩兩,神色凝重地聚在取號機前,壓低聲音議論著,焦慮情緒在人群中暗暗蔓延。宣傳部長林海燕匆匆穿過大廳,高跟鞋敲擊地麵,發出急促的“噠噠”聲。手機突然震動,打破了周遭嘈雜中的那絲緊張。她趕忙掏出手機,短視頻平台推送的熱點話題裡,“漢東觀察”發布的《審批改革致豆腐渣工程激增》視頻,播放量竟已突破2000萬次。林海燕眉頭瞬間擰成死結,雙眼緊盯著屏幕。畫麵中,晃動的工地鏡頭模糊刺眼,那配音“現在蓋樓不用審圖紙,三天就能拿施工許可”,像把銳利的刀,直直戳中她的痛點,太陽穴突突直跳。她心裡清楚,這分明是去年舊聞,卻被彆有用心地配上新拍攝的開裂牆體畫麵,惡意昭然若揭。
“林部長,省住建廳的同誌來了。”秘書小周不知何時走到她身旁,輕聲說道,敲門的聲音都帶著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此刻怒火中燒的林海燕。會議室裡,住建廳質安處王處長正對著平板電腦,眉頭皺得能夾死蒼蠅。“視頻裡提到的祥瑞花園項目,我們查了審批記錄,”王處長抬起頭,語氣滿是無奈與氣憤,“明明走的是全程電子化審批,各個環節嚴格把控,怎麼到視頻裡就成了‘無審開工’?”說著,他按下投影儀開關,施工許可審批流程圖投射在牆上,12個監管節點清晰明了,宛如12雙警惕的眼睛。可短視頻卻無情地掐頭去尾,隻留下“係統自動通過”那極具誤導性的截圖,誤導著大眾認知。
與此同時,在cbd寫字樓23層,“新媒天下”工作室裡一片忙碌,卻透著詭異氣息。負責人李建軍坐在辦公桌前,眼睛死死盯著後台數據,臉上掛著一抹冷笑,仿佛能洞悉一切陰暗角落。他手指隨意在手機屏幕上劃過,微信朋友圈裡那張偽造的“漢東企業倒閉率上升50”柱狀圖,正以每分鐘300次的驚人速度瘋狂轉發,像病毒在網絡世界肆意擴散。“把評論區的托再加大力度,”他對著對講機,聲音低沉卻透著狠勁,“重點突出‘審批改革不管企業死活’,記得帶上民生之痛話題,把熱度炒起來!”辦公桌上,某建築公司的轉賬記錄顯示得清清楚楚,這條虛假信息的推廣費竟高達80萬元,背後利益勾結的醜陋嘴臉在這數字麵前暴露無遺。
在漢東大學新聞學院的輿情實驗室裡,氣氛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研究生小張原本專注盯著屏幕,突然像發現驚天秘密,猛地指著屏幕大聲驚呼:“林老師,領導講話被斷章取義了!”眾人目光瞬間齊聚屏幕,隻見某公眾號將省長在經濟工作會議上的發言“要為市場主體鬆綁”,硬生生剪輯成“犧牲民生保gdp”,還配上老舊小區斑駁牆麵的圖片。這惡意拚湊,無疑是往民眾心裡澆油,企圖點燃對改革的不滿之火。林海燕看著傳播路徑圖,初始傳播節點集中在幾個裝修公司的企業號,心猛地一沉,不祥預感湧上心頭——這絕不是普通輿情事件,而是一場精心策劃、有組織的輿論攻擊,背後隱藏的黑手正試圖攪亂改革步伐。
祁同偉的辦公桌上,輿情日報的紅色預警格外醒目,像團燃燒的火焰,刺痛人的雙眼。三組數據觸目驚心:短視頻平台相關話題播放量破億,朋友圈虛假圖表覆蓋人群超300萬,政務熱線投訴量激增400。省長走進辦公室,看到這一幕,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他將保溫杯重重放在文件上,發出沉悶聲響,“他們這是要動搖改革根基啊。”他指著輿情報告裡的關聯分析,語氣堅定又透著憤怒,“建築、裝修、中介三個行業協會的注冊賬號,集中在同一時段推送負麵內容,背後怕是有統一指揮,這背後的水,深著呢!”
應對專班的第一次會議一直開到淩晨兩點。會議室裡,燈光慘白,眾人臉上帶著疲憊,眼神卻依舊堅定。省網信辦主任站起身,展示ip追蹤結果,“虛假視頻的素材來源,指向一家叫‘漢東視野’的文化公司,注冊地址在工業園區,實際辦公點在……”他頓了頓,眼神閃過一絲驚訝,“和新山水集團上次被查的辦公樓在同一棟。”這話一出,會議室瞬間一片嘩然。林海燕翻開企業注冊信息,法定代表人李建軍的照片映入眼簾,那似笑非笑的神情,像把鑰匙,瞬間打開她記憶的閘門,讓她想起三個月前的環保輿情事件——同樣手法,同樣傳播節奏,背後似乎都有這隻“黑手”在操控。
第二天清晨,街道冷冷清清,陳建國蹲在自家裝修門店前,眼神空洞地看著卷簾門上的“暫停營業”貼紙。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審批改革的受益者,從遞交材料到拿到營業執照,隻用了短短37分鐘,可這兩天,客戶卻紛紛打來電話,說在網上看到“審批放水導致裝修公司跑路”的消息。他的手機突然彈出本地論壇的帖子,標題寫著《陳記裝修是審批改革犧牲品》,配圖竟是他去年處理的漏水糾紛現場——那明明早已解決的問題,卻被彆有用心地翻出來,說成“審批不管售後”,他的心頭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力與憤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老板,來談談吧。”一個穿便衣的市場監管局乾部不知何時走到他身邊,遞過工作證,語氣平和卻透著威嚴,“我們注意到,您的企業信息被惡意關聯到虛假案例,這是有人在針對性抹黑改革。”陳建國抬起頭,眼神滿是迷茫與無助,恰好看見街角停著的宣傳車,車身上“改革成效市民體驗行”的標語格外醒目,網紅主播正在鏡頭前展示“3分鐘企業注冊”流程,可他知道,此刻直播間的彈幕裡,正有人刷著“作秀”“數據造假”,那些惡意言論像把把刀,刺痛著他的心,也刺痛著改革的成果。
輿情應對專班的辦公室裡,鍵盤敲擊聲和電話鈴聲交織在一起,像首急促的戰歌。技術組小張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滿臉興奮,大聲喊道:“找到了!虛假圖表的原始數據,是把2019年的破產企業數p到了今年。”他迅速調出對比圖,坐標軸上的年份被巧妙篡改,讓人一目了然這背後的造假手段,“而且傳播賬號都購買了僵屍粉,真實轉發量其實隻有顯示的12,全是虛假繁榮!”林海燕看著證據鏈逐漸清晰,腦海中突然浮現出李建軍工作室牆上掛著的“最佳輿情服務商”獎牌,她不禁苦笑,原來所謂的“服務商”,早已淪為利益集團的打手,在黑暗中為虎作倀。
新聞發布會定在下午三點,這是一場與謠言賽跑的戰鬥。當林海燕將2000+企業滿意度調查數據投在屏幕上時,直播間的彈幕瞬間像炸開了鍋。“都是花錢買的!”“我們小老百姓根本沒被調查!”質疑聲、謾罵聲鋪天蓋地。林海燕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她指向實時接入的政務係統,聲音堅定有力:“現在,我們邀請現場的網紅主播隨機連線企業主,看看他們的審批體驗,讓事實說話!”鏡頭迅速對準手機屏幕,正在工廠驗貨的陳建國出現在畫麵裡,身後的營業執照懸掛在顯眼位置,在陽光照耀下,散發著真實與希望的光芒,“我從申請到拿證,真的隻用了37分鐘,現在門店擴張的第二家分店,審批流程更簡化了......”陳建國的聲音質樸卻充滿力量,像束光照進黑暗角落。
然而,在“新媒天下”的暗房裡,李建軍正對著監控屏幕,臉上的冷笑愈發明顯。他手指輕輕點擊鼠標,幾條精心炮製的短視頻開始推送,內容從“審批改革導致身份證被冒用”到“企業信息泄露遭詐騙”,配圖全是擺拍的“受害者”畫麵,虛假得讓人作嘔。手機震動,某行業協會的短信進來:“按計劃推進,資金今晚到賬。”他看著賬戶裡新增的200萬元,想起三天前在茶樓的密談——對方承諾,隻要輿論拖慢改革三個月,每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都有分成,在利益的誘惑下,他早已迷失自我,淪為改革的破壞者。
深夜的省委大院,靜謐中透著一絲緊張。祁同偉坐在辦公桌前,看著輿情應對專班的彙報材料,眉頭緊鎖。他發現所有攻擊都圍繞“審批改革→質量下降→民生受損”的邏輯鏈展開,這種精準的議題設置,讓他想起去年的混凝土價格同盟案——同樣是通過製造恐慌,保護既得利益。秘書匆匆走進來,送來新消息:“林部長請求啟動網絡安全審查,她懷疑有人入侵了政務數據接口,偽造審批流程截圖。”祁同偉的眼神閃過一絲怒火,這場輿論攻防戰,遠比想象中更複雜、更激烈。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出租屋裡,大學生小吳正對著電腦,一臉糾結。作為兼職水軍,他剛收到任務:在所有正麵報道下回複“我爸的廠子就是被改革搞垮的”。屏幕上,媽媽發來消息,說家裡的小超市拿到了新的營業執照,審批過程比以前快了一半。他看著鍵盤上的手指,突然覺得每個字都有千斤重,心中滿是掙紮。可賬戶裡那500元傭金,像個惡魔,誘惑著他,最終,他咬了咬牙,點擊了發送按鈕,在利益與良知的天平上,暫時偏向了利益。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政務服務中心,林海燕的手機再次震動。短視頻平台推送的熱點裡,“漢東觀察”的賬號被封禁,可新冒出的“漢東民生熱線”又開始發布《審批改革黑幕》係列視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她盯著辦公桌上的網紅主播體驗視頻光盤,想起發布會上那位裝修工人的話:“我給兒子辦網店營業執照,真的沒花一分錢,可網上為啥都說要送禮?”她的心中,既有對改革成果被詆毀的憤怒,也有對未來輿論戰的擔憂。
祁同偉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樓下排隊辦事的人群。他知道,這場輿論攻防戰遠未結束。當利益集團發現正麵抹黑失效,必然會轉向更隱蔽的手段——比如將改革成效與具體事件捆綁,比如利用個體案例放大焦慮。他撥通林海燕的電話,聲音堅定有力:“準備第二場發布會,讓真實的改革受益者站出來,用他們的故事打敗謊言。”
此時的李建軍,正在銷毀最新的策劃案。他知道,單純的虛假數據和斷章取義已經引起懷疑,下一輪攻擊需要更精密的包裝——比如偽造政府內部文件,比如煽動真實的利益受損者發聲。他打開加密郵箱,海外服務器發來的攻擊方案裡,“利用拆遷戶不滿”“放大創業失敗案例”等條目下,已經標注了具體的執行步驟,一場新的風暴,似乎正在黑暗中悄然醞釀。
城市的各個角落,無數個屏幕亮著,無數條信息在流動。有人在直播間裡為改革點讚,有人在朋友圈轉發著未經證實的消息,有人在鍵盤後編造著故事,有人在現實中感受著改革的溫度。
喜歡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請大家收藏:()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