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偉緊攥著鋼筆,筆端在會議紀要上輕顫,墨水暈染開來,仿佛在“政企協作機製”幾個字的邊緣,悄然勾勒出一幅模糊的藍圖。會議室裡,爭吵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片喧囂。就在這嘈雜聲中,他敏銳捕捉到市工信局局長翻動企業調研報告時,紙張發出的細微摩挲聲。那疊文件的邊角已被頻繁翻閱磨得毛糙,恰似歲月在其上留下的斑駁印記。
“祁書記,如今企業對和政府打交道,那可真是畏之如虎。”市工信局局長摘下眼鏡,用衣角輕輕擦拭,鏡片後的目光滿是無奈與憂慮,“上個月走訪的三十家企業,十七家抱怨審批流程繁瑣,九家吐槽政策解讀不及時。可咱們局裡人手就這麼點兒,實在分身乏術啊。”他的話音剛落,參會的二十多位乾部瞬間陷入沉默,會議室裡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唯有空調出風口傳來微弱的嗡鳴聲,仿佛在為這場棘手的困境暗自歎息。
祁同偉沒有立刻作答,而是站起身,從容地走到投影儀前,輕輕按下開關。屏幕上,一組數據瞬間跳出,如同一把把利刃,直直刺向眾人的內心:漢東近三年因政企信息不暢導致項目延誤率高達23,企業重複提交材料耗時累計超1.2萬小時。“同誌們,這可不是單純的效率問題!”他的指尖輕點著“企業運營成本”的折線圖,每一下都仿佛重重敲在眾人的心坎上,“某新能源企業就因為搞不懂補貼政策,生生錯過申報期,直接損失了八千萬產值。這損失,咱們漢東可承擔不起!”坐在後排的財政局長聽聞此言,臉色微微一變,趕忙翻開筆記本,鉛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急切地記錄著這些關鍵數據,那聲音裡透著一絲凝重,仿佛在銘刻漢東發展路上的一道道傷痕。
為打破這僵局,祁同偉決定親自出麵。辦公室裡,暮色透過百葉窗,在他臉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紋路,恰似他此刻複雜糾結的心境。他深吸一口氣,撥通了漢東龍頭企業——華宇集團張總的電話。“張總,聽說貴司新上的智能工廠項目卡在環評審批上了?”他刻意放緩語調,聲音裡滿是關切,“我們正籌備政企協作機製,想聽聽您最頭疼的問題,看看如何幫您排憂解難。”電話那頭短暫沉默後,張總輕笑一聲:“祁書記,您要是能解決跨部門審批的堵點,我們華宇集團肯定第一個響應,全力支持!”
座談會籌備階段,祁同偉把自己關在會議室整整三天。他逐字逐句審閱企業提交的127條訴求,宛如一位嚴苛的工匠雕琢稀世珍寶。在“工業用地審批周期過長”旁,他鄭重批注:“調取近三年同類項目數據對比,深挖問題根源。”看到“惠企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反饋時,他眉頭緊皺,迅速圈出相關部門負責人名單,寫下:“要求現場答複,給企業一個明確說法。”秘書送來參會企業名單時,他仔細端詳,劃掉三家純國企,在空白處認真補寫:“增加五家中小民營企業代表,廣納不同聲音。”
首場座談會在市政府第三會議室召開。環形會議桌旁,企業家們起初都顯得格外拘謹,手指不自覺地反複摩挲麵前的礦泉水瓶,眼神中透著緊張與期待。直到祁同偉翻開筆記本,沉穩說道:“華宇集團張總提到的環評審批問題,現在請生態環境局李局長解釋一下。”李局長聞言,微微一怔,有些慌亂地翻找材料,文件在手中沙沙作響。祁同偉抬手示意他放下,溫和說道:“彆照本宣科,實實在在講講卡在哪個環節。”
“主要是部門間數據不互通。”李局長擦了擦額頭冒出的汗珠,聲音裡帶著一絲窘迫,“企業提交的材料,我們得和自然資源局、住建局核實,可協調起來至少得兩周,這時間實在太長了。”他的話音未落,張總迅速翻開文件夾,語氣中帶著一絲興奮:“我這兒有個數據接口方案,是集團it部門做的,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祁同偉的目光在兩人之間快速流轉,腦海中迅速思索可行性,突然開口:“既然有現成方案,能不能成立專項小組,下周就開始測試?大家齊心協力,儘快打通這個堵點。”會議室裡的氣氛,第一次有了鬆動的跡象,仿佛冰封的湖麵開始出現裂痕。
但協作推進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討論“政策直達企業”機製時,市稅務局負責人態度堅決,語氣強硬:“必須嚴格按程序公示,這是規定,不能隨意更改。”中小企業家代表們卻急得直拍桌子,情緒激動地喊道:“等公示完,市場機會早沒了!我們等不起啊!”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會議室裡的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眼看爭論陷入僵局,祁同偉不慌不忙地調出深圳的“政策精準推送”案例,投影在屏幕上:“他們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需求,把政策點對點推送到負責人手機上。咱們漢東為何不能借鑒?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讓企業及時受益。”他的手指劃過屏幕上的流程圖,耐心解釋道:“當然,安全審核環節不能省,這是保障政策準確實施的關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讓協作機製真正落地生根,祁同偉積極推動成立政企協作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會議,他特意把會議地點設在企業園區。看著委員們圍坐在由車間改造的會議室裡,聽著機器轟鳴聲討論議題,他在筆記本上鄭重寫下:“打破空間隔閡,才能消除心理距離。隻有真正走進企業,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
委員會運轉初期,收到的企業訴求五花八門。某食品企業反映“冷鏈物流補貼申請材料過多,手續繁瑣得讓人頭疼”,祁同偉聽聞後,立刻要求財政局三天內給出簡化方案,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科技公司提出“人才公寓分配標準不合理,留不住人才”,他二話不說,直接帶著住建部門負責人實地調研,現場辦公。每次例會,他都會隨機抽取三個訴求,現場追問責任部門進展,讓每一個問題都能得到切實回應。
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時,委員會陷入長達一個月的激烈爭論。銀行代表堅持風險控製,認為不能隨意降低貸款門檻,否則會帶來巨大風險;企業代表則強調生存壓力,聲淚俱下地訴說資金短缺對企業發展的製約;政府部門在中間左右為難,既要考慮企業發展,又要兼顧金融安全。祁同偉沒有急於表態,而是精心組織了一場彆開生麵的“閉門會”:讓銀行客戶經理、企業財務總監、金融辦乾部麵對麵算細賬,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還款能力和潛在風險。在激烈的討論與反複的計算中,某銀行經理發現通過供應鏈金融能降低風險,僵局終於被打破,一絲希望的曙光透了進來。
隨著協作機製不斷完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發生。企業提交材料的平均數量減少40,政策從出台到企業知曉的時間從平均30天縮短至7天。更重要的是,政企之間的交流不再局限於會議桌。祁同偉的手機裡,漸漸多了企業家們發來的信息,有時是新的項目構想,充滿創新與活力;有時是政策執行中的小問題,需要政府給予指導與幫助。這些信息,如同一條條紐帶,將政企之間的聯係變得更加緊密。
某次調研中,一家初創企業的負責人滿臉興奮,拉著祁同偉參觀新研發的智能設備。“要不是協作委員會幫忙對接高校資源,這個項目根本做不出來。”年輕人的眼睛裡閃爍著激動的光芒,“現在我們和三家國企達成了合作意向,未來充滿希望!”祁同偉看著車間裡忙碌的工人,他們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不禁想起第一次座談會上那些拘謹的麵孔。那一刻,他突然覺得會議室裡的爭論、深夜的協商,所有的付出與努力,都有了實實在在的意義,都化作了推動漢東發展的強大動力。
年終總結會上,祁同偉站在台上,展示了一組數據:通過政企協作,漢東新增就業崗位3.2萬個,企業平均辦事成本下降28。但他沒有過多強調這些數字,而是緩緩翻開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從座談會上收集的237條企業訴求,每一條後麵都標注著解決情況。“這些才是最珍貴的成績單。”他的目光掃過參會的企業家和乾部,眼神中充滿期待與堅定,“協作不是終點,而是共同成長的開始。我們要繼續攜手前行,創造漢東更美好的明天。”
散會後,祁同偉剛回到辦公室,手機就收到張總的微信:“祁書記,華宇集團計劃再投資50億擴建智能工廠,希望政府在用地審批上給予支持。”他毫不猶豫地回複:“明天上午十點,我帶自然資源局去現場辦公,全力支持企業發展。”窗外,城市的燈火漸次亮起,璀璨的燈光照亮了辦公桌上的政企協作規劃圖。那些曾經生硬的線條,在無數次的討論與磨合中,漸漸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發展藍圖
喜歡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請大家收藏:()重生祁同偉之重拾初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