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魏軍是撤出了,而不是消失了,這些魏軍要去哪裡?很簡單就能猜得出——齊地。
說明什麼?
齊地的戰爭規模會擴大。
係統:“叮!陳乾戰線結束。國運上升5000點!”
“當前國運點!”
羅林:“……”
麻了。
好一陣子,羅林才緩過來。
這一波來自魏國的背刺,讓他猝不及防。
好在馬上就是下江南了,能夠去賞山閱水,和後宮妃子們遊玩,享用各地的美食。
最重要的是,這是少數的羅林會離開紫荊城的時候。
一念至此,羅林的心情平複許多。
他隨即令內閣擬旨,調動軍力前往燕地南戰線。
並且直接作出指令,讓火銃形成大麵積的掃射,以一千人為標準建立火銃部隊。
燕地南北兩條戰線是重中之重。
一個由楊肅鎮守,一個由羅邁鎮守。
沒辦法,這一場大決戰的主動發起者是魏烜聯軍。
如果不調動軍隊集中在一起,那麼就會被魏烜聯軍以兩麵包夾之勢吞掉燕地。
但大決戰就大決戰吧,讓他們嘗一嘗火銃的猛擊,享受更高科技端武器的火力……
雖說如此,可這種被動依然令羅林十分的不爽。
他將此時陷入的戰爭泥潭歸結於他自身能力的不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什麼沒能看到這一步呢?
早知道敵人會提前侵略,導致戰爭陷入被動,那還不如提早的先一步發動戰爭,這樣的話戰爭中就會處於主動的一方。
這一次還好,因為燕齊二國被滅,戰場不在乾國。
如果沒有燕齊二國作為戰場,那麼受苦的就是大乾百姓,這是羅林所不允許的。
這一刻。
羅林的心中潛意識發生了改變。
一味的追求和平,隻會等來其餘國家的侵略,繼而在戰爭中陷入被動。
為了避免這一結果,一旦產生了破壞和平的威脅,就要提前一步掃除威脅,甚至不惜發動戰爭。
這一思想正是所謂的“防禦性擴張”。
其原因好聽點是未雨綢繆,難聽點就是被迫害妄想症。
當周圍國家有侵略本國的可能性時,國家領袖采取發動戰爭的方式,滅掉周圍國家,吞並掉這一國家。
或者是因為遙遠而無法吞並,就把這個國家變成混亂的無主之地——也就是“戰爭緩衝地區”。
如果爆發戰爭,那麼戰爭場地不會是在本國。
但這一思想其實被和平主義者瘋狂謾罵,因為這種提前消滅威脅,防止被侵略的行為,看上去就像是這個國家在主動挑起戰爭。
而實際上,防禦性擴張的真正核心就是“戰爭焦慮”。
就像是現代,如果世界霸主是華夏,那華夏就會讓周圍的國家產生戰爭焦慮,害怕華夏發動戰爭。
而現代的世界霸主是漂亮國,那麼那些其餘的國家,包括華夏,都會產生戰爭焦慮。
或者說,戰爭焦慮實際上是許多戰爭爆發的原因。
一般的戰爭焦慮,隻會讓國家加強國防。
而防禦性擴張是戰爭焦慮後果裡很激進的一種,它的意思是“我怕你來打我,所以我要先打你”。
隻要周圍沒有了威脅我的勢力,那麼這種防禦性擴張才會消失。
目前。
羅林登基以來兩年多,從康哲元年到如今康哲三年六月。
幾乎是一直打仗。一開始是唐燕齊,後來是陳魏烜。
防禦性擴張的思想開始出現在羅林腦海中,因為他認識到一個殘酷的事實:無論他怎麼做,都會有國家對乾國發動戰爭,普通的做法已經無法阻止戰爭發生,他必須尋求更激進的方法主動出擊消滅威脅。
喜歡我就一昏君,能有什麼壞心思?請大家收藏:()我就一昏君,能有什麼壞心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