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北方,羅邁介入到高麗內部的爭鬥中。
但這種事情都是在陰影裡做的,不會有人大肆宣揚。
實際上,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這樣的事情都是在無時無刻的發生著。
明君會去調查,而昏君則是視而不見。
此時,羅林陪著獨孤月空,一天天的陪著她看她寫《後則》。
而他所看見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大內閣過濾過的重大事件,或者是紫荊城內發生的事情。
可就在紫荊城附近百裡外的辛文縣裡。
費蘊的新製試點已經進入第二階段。
辛文縣。
縣令府上。
費蘊作為空降過來的官員,更是作為康哲二年的狀元郎,他受到了極大的尊重。
“第一階段總算是結束了。”費蘊歎了口氣。
這段時間他是真的累。
他將新製命名為“定貌法”,而定貌法作為新法有著許多地方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何去改進製度,怎麼去落實製度。
費蘊此時深切的感受到了疲憊感。
不過,他也算是痛並快樂著。
因為定貌法的效果很好。
原本辛文縣的人口,在朝廷這邊的記錄是先皇登基後七年的記錄,記錄的是8000人。
然而,在定貌法實施後,得出來的記錄卻是多人。
這證明了人口隱漏率達到了一個五分之一的程度。
這個人口隱漏率算是比較正常的。
隱匿率再往上高,那就屬於是人口隱漏問題非常嚴重了。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區區一個小縣就有這樣的人口隱匿率,那要是在其餘大城市呢?
如果在江南呢?江南那邊現在混雜了燕人、齊人、東瀛人、吳人、高麗人。
人口隱漏率又會達到多少?
費蘊的猜想是在五分之二左右。
因為外來人口很多,如果去掉外來人口的話,那他感覺人口隱漏率是在一個十分之三的程度。
但這都是些猜測,不是真實情況。
真實情況還得真正用了定貌法才可以查出來。
“但說實話,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實施方麵……得看陛下要怎麼用了。”
“陛下是必須要爭取的,而且大概率爭取得到。”
“查出隱匿人口,那麼每年上交的稅收也會增加。”
“如果我的推測是對的,那麼整個大乾的人口隱匿率應該在十分之三到五分之二。”
“換言之,定貌法實施後,稅收可以提升三成……那就是從20億的稅收暴增到26億。這還沒有算其餘的經濟發展變化,那些個大運河,修新都,這些大工程帶起來的經濟效應也不容忽視。”
不過,在經濟學方麵,費蘊並不算是專家。
他之所以知道這些,主要是因為他和楊弘是私底下的好友。
哪怕現在他外派出來進行新製試點,也在和楊弘有著書信來往。
楊弘經常在信中對於經濟一道給他進行科普。
而費蘊也不介意把這邊遭遇到的事情寫在心中,告訴給楊弘。
雙方的友誼其實並不純粹,都或多或少有著一些利益在裡麵,比如說楊弘需要數據,而費蘊也需要專業人士給他解答。
但也因此,兩人的友誼很是牢固。
還有一個大原因。
他們某種程度上都算是世家的眼中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