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大臣們對劉軒頗有怨言。
顯然,劉軒的態度並不對。
隻是責怪之前已經做下的決定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皇權並未集中到足夠程度的原因,劉軒也不能因此而對朝堂官員進行洗牌重組。
劉軒所做的,就隻是在埋怨——“之前你們沒有聽我的,要是聽我的,沒有出兵,那就好了”。
但是,劉軒並沒有做出實際上的行動。
換言之,他現在的行動在客觀上就是在給無意義的壓力。
指責大臣們的決策失誤,並不能夠對現狀起到什麼好的效果。
顯然,這並非是一個優秀的領袖人物應該做的事情。
以家族為例子,不管內部的情況是怎樣,一旦作出了決定,那就視為“整個家族共同作出的決定”。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劉軒的行為實際上是在分割他和大臣們。
單單從此一點,就足以看出他並非優秀的君主。
…………
這件事情傳到了紫荊城。
紫荊城的楊肅等人,在玩樂之後,當然也會聚在一起討論戰事。
要知道,現在戰爭還未結束,大乾帝國和蜀國、唐國都處於開戰狀態。
雖然現在人不在前線,但是討論、開會這種事情,需要的是組成會議的人員就足夠了。
而這一次,會議人員明顯要更多。
這裡是紫荊城。
在前線,一切由將軍們組成的軍略部進行指揮,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但這裡是紫荊城,這裡是有兵部的。
因此,張倩等宰相,包括那些很年邁的老將軍,也都參與到了會議來。
“劉軒不足為慮。”楊肅把自己的分析說出來,點出劉軒屁用沒有的情況。
此為拋磚引玉。
引起其餘人的思考。
“陛下一統六大國的宏偉大業,我等當效力。”張倩說道,“那麼,我覺得現在的主要進攻方向應該很明顯了,那就是西進殺入川地,滅蜀國。”
柿子就是要挑軟的捏。
川地早點拿下,那就是早一些安心。
那片地區到處都是易守難攻的軍事重鎮,隻要拿下,那大業可成。
“有人有意見嗎?”楊肅喝了口茶,說道。
順帶一提,這一次會議開在楊家酒樓。
這是一家由楊家經營的大酒樓,現在已經清了場。
眾人沒有說話。
“好,那就定了。”楊肅點點頭,敲了敲桌子,發出一聲脆響。
反正來都來了。
不可能違背皇帝命令,不來紫荊城,也不可能不放假。
皇帝都說了要放假,那他們就必須得放,不能夠回前線……
但至少趁著這段時間,和紫荊城的兵部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免日後可能存在的意見衝突。
這段時間就把能聊的戰事,都給它全聊完了,把大夥的意見都給拿出來說說。
到時候上前線打仗也能安心。
其實將軍最怕的是什麼?
最怕的事情有三種。
第一種:沒有仗打,地位低下,徒耗光陰在軍隊裡,不能施展抱負。
第二種:打輸了,吃敗仗,打不過對麵。
第三種:那就是自己在前線打仗,但是皇帝身邊的人不認可自己。
楊肅最煩的就是:如果自己在前線采用了比較“奇特”的戰術,然後在紫荊城裡,兵部的人不理解,對著他的戰術就是一頓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