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對那些被征服的南越人、林邑人、扶南人等,包括那些其餘的六大國百姓,也都是這樣。
朝廷告訴你:不要記住祖輩的仇恨,雖然我大乾帝國的人把你們的父輩殺了個精光,但是呢,你們不能複仇。
而一旦國家需要的時候。
複仇主義立即成為了絕對的利刃。
那個“xxx”民族,祖上對我們做了很壞的事情,如今我們要狠狠的報複回去!
這是複仇!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誒,複仇主義不是很合理嗎?
你都欺負我了,我憑什麼不能欺負你呢?憑什麼隻要求我大氣呢?
這句話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複仇主義最出名的,應該是早期的儒家了。
子曰:以直報怨!
有怨恨?直接懟過去!
公羊曰:“九世之仇猶可報乎?”孔子曰:“王道複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如果是國家的仇恨,彆說九代的仇恨可以報複回去,哪怕已經過去了十代,那也要狠狠的報複回去!
孔子什麼人?
儒家聖人呐。
這是大佬的思想。
那麼,在普通人裡呢?
複仇主義也普遍被人所認可。
殺人是不對的!
但是,殺人者如果是為了親人、朋友、愛人複仇,卻被人所接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也在很多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裡體現出來,觀眾普遍對複仇者有所偏袒。
可是。
為什麼接受度這麼高的複仇主義卻被禁止?
一方麵,之前說的,國內團結,不能讓百姓將目光集中到往前的對立曆史裡。
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不可用以前的仇恨,分化現在的團結。
另外一方麵,複仇主義始終是不正確的。
雖然它被很多人認可,但一樣是不正確的。
打個比方,a民族屠殺了b民族,然後呢?如果奉行大複仇主義,那b民族也開始屠殺a民族?甚至是屠殺十倍以上?
那你不成了比當初的a還要邪惡、還要惡魔的存在了嗎?
這就成了屠龍者終成惡龍。
喪失了正確性。
陷入到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死循環裡。
但,話又說回來了。
複仇主義會不會冒頭,會不會被運用起來。
其實看的不是它正確與否,而是看它是否“被需要”。
當某個思想能夠切實的帶來利益的時候,那麼,再邪惡的思想也有可能複蘇。
這和“被壓迫就會有反抗”一樣,屬於客觀規律。
…………
林武眯起眼眸。
總之,羅邁爆殺齊、烜厄、魏,讓他在燕地有很高的名望。
無論如何,他都是不打算掃蕩羅邁的。
但是,羅邁又打算來找他,這就很難辦了。
“得想個辦法,和羅邁見上一麵,爭取通過和平的手段,得到他的認可。可這又有些不太安全……”
“要麼,讓羅林本尊直接讓他彆管?”
“不,那樣就太殘忍了,在羅邁的視角裡,是我林武在燕地搞灰色活動。”
“得好好的謀劃一番才行。”
喜歡我就一昏君,能有什麼壞心思?請大家收藏:()我就一昏君,能有什麼壞心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