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結果出來了!”
“誒唷,眨眼間就又是四年的時間過去。”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
“你們發現沒有,這幾年田裡的糧食是長勢喜人呀。”
民間,議論著秋收和科舉的事情。
…………
而此時的朝堂之上。
一個個進士們都是麵帶喜色,接受著最後的儀式。
前三甲,穿上了獨特的屬於他們的服裝,一時風頭無二。
科舉結束。
這群朝堂的新進士就樂嗬嗬的跑去遊玩了。
主要的遊玩地區自然是青樓。
一個個會詩會舞的高質量女子陪伴著這些未來的官老爺。
而幾天後。
紫荊報紙,珂午也是開啟了每次科舉必備的科舉內容分析!
“狀元,賈思星!”
“在他給出的答卷裡,如何提升人口?”
“賈思星表示,需要清醒的認知到糧食對於百姓的重要性。”
“然後,答卷裡用兩百字簡述了百姓因缺糧而造成的災難。”
“在陛下發明出水稻之前,除了豐年,但凡是一般的年頭,老人都需要自覺或者被動的去山上活活餓死,以減少家中糧食的消耗。”
“而若是到了災年,更是遍地餓殍,易子而食,千裡逃荒,隻為了一口飯吃。”
“如今,雖然大乾的糧食產量在不斷上升,卻也依然要認識到,要想人口的提升,糧食產量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隨後是賈思星的具體方案,主要有三條。”
“第一,土地托管。不願意耕種或者無能力耕種者將土地托管給第三方,比如朝廷的預備役士兵,代為耕種。”
“第二,總規劃。朝廷以及各地官府,研究並且給出適合當地的種植物,出台福利,鼓勵民眾耕種,調整作物占比的結構。”
“第三,開創農研社。不斷尋找更好的耕種方式,如何去改良土地,提高效率,挑選更好的種植物。”
看見報紙。
一些通過拚音,已經認了字的年輕人,念報給家中老人聽。
老人們都是頗為感慨。
如今進入盛世也不過十幾年。
中年人和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體驗過家中糧食缺乏的窘境。
那可真是一頓不吃餓得慌。
餓極了連樹皮、草根,甚至是泥土,都可以拿來充饑。
不過。
雖然有體會過餓肚子。
近幾十年來倒是沒有發生什麼餓到易子而食或者活活餓死的慘案。
上一代乾國皇帝,也就是陛下的父親,那時候乾國的國力總體處於上升期。
哪怕天公不作美,遇到了荒年,朝廷都開放了糧倉,把存起來的糧食放下去救急,挨過了饑荒。
“這些都是利民的善政啊。”
而那些有文化的讀書人則是感慨。
土地托管,這是為了讓那些老人能夠好好的過日子,包括那些民間的殘疾人。
而總規劃也是,如今靈氣複蘇,其實不隻是動物界,有著大量的奇珍異獸出現。
包括各種植物,也是有著很大的變化。
以如今朝廷的威信,給農戶指導意見,然後配合推出的福利,想必響應者會有許多。
而農研社就是類似於工科院、醫學院一樣的性質。
不過卻是研究農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