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帝國。
此時。
大乾的人還絲毫不清楚,皇帝已經從太陽帝國跑去了埃及。
然後爆殺魔族。
甚至得到了埃及女皇的青睞。
此時的大內閣已經在著手準備秋收的相關事宜。
倒也是熟能生巧,並不會生出什麼事端來。
而隨著秋天的到來。
感悲傷秋的家夥就多了起來。
有宰相感慨:“說來這一年還是頗為平和的。”
“是啊。沒有什麼戰爭,這正是我等文人所追求的安寧的社會呀。”另外一個宰相說道。
而在大內閣的日常討論中。
羅軾眼神平靜。
雖然他打算在大乾推出一係列堪稱優秀改革的行動,但完事急不得。
先等上那麼一等。
等到明年和楊家的楊元華聯姻後,楊家就已經確定成為他的靠山之一。
之後再著手對歐陽家動手。
歐陽家實力不咋地,但唯獨錢很多。
現在,羅軾都在思考,當初父皇贈予歐陽家暴利產業,後來又收回,這是不是在給他留錢袋子?
歐陽家現在就像是個不倒翁。
推一下,就搖搖晃晃的,掉出許多的錢來。
而在羅軾的打算裡。
獲得了足夠的啟動資金,也算是殺雞儆猴,確定自己的權威地位後。
才是他展開一係列改革的最佳時機。
在此之前。
都顯得太急。
欲速則不達。
這個道理,羅軾還是懂的。
而如今也是到了一年的末尾了。
雖然大內閣之後會出細致的報告,但羅軾自己也會進行總結。
也隻有沒有足夠思考能力的家夥才會什麼都以他人的資料為準。
他人的資料,從來都隻是起到一個參考作用。
所以,哪怕大內閣報告沒有出來,羅軾也需要自己對整個大乾有一個了解。
今年是他監國的第一年。
父皇羅林這一整年基本上就沒有在大乾裡呆。
到處跑。
而羅軾則是實質上的擁有了皇帝的權力……
或許可以稱為副皇帝?
總之。
羅軾今年一整年,前所未有的高參與了政事。
大乾之事,事無巨細,全部了然於胸。
羅軾能夠很明顯的感到大方向的變化,落在了一個字上麵。
那就是“拓”。
開拓。
邊荒地區要拓。
諸多產業要拓。
大把大把的東西要拓。
眼光不能夠就限死在了沿海圈了。
江南地區經濟緩慢增長,但那算壞事嗎?那些資金除了流向海外的之外,大部分還是流到了周圍的地區,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江南發展遇到了瓶頸,倒也不算是完全的壞事。
最重要的是,邊荒地區自從大乾收入到手後,總算是開始了有氣勢的發展。
現在大乾就像是一條神龍,盤踞在大陸上。
但是邊荒地區就像是神龍身上的肥肉,虛得很。
江南一帶何其繁榮,幾個重鎮加起來就是幾十萬人口。
而整個西域加起來可能沒有那麼多人。整個邊荒地區加起來是三百多萬的人口。
邊荒地區提供的稅收不如江南的幾個鎮。
此時,正是需要慢慢耕耘。
以後那邊的邊荒地區,必然帶給大乾龐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