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乾帝國的文化造成了衝擊。
換而言之,就是變卷了。
更加難以出頭了。
而隨著知識的不斷下放——尤其是羅林點名,要閱讀app上架大量的知識類書籍。
這就是抄作業,抄的是前世西紅柿小說的經驗。
很多的讀者和作者都認為西紅柿就是個網文app。
錯誤的。
是一個以網文內容為主的閱讀app。
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內容書籍存在,並且還在不斷的增加。
這就是承擔起了社會責任。
西紅柿:其餘的閱讀app做得到嗎?!
做不到!
沒有足夠大的用戶基數,就算是上架再多的書,看的人也少。
一個億的讀者裡,能有一百萬這類書籍的受眾那都算是好的了。
大部分人隻是想著來放鬆的。
但是西紅柿牛就牛在,它太破圈了,廣告都打到學校去了。
去看一些像是《西線無戰事》之類的書,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所謂的“課外書籍”。
這些書是什麼,是作為暑假作業,或者說老師推薦,這樣的一個情況,才讓那些讀者找過來的。
byd。
什麼時代了。
還停留在花錢買書的時代呢?
實體書真的就是產業升級後的結構性破壞。
不但更加昂貴,而且占地方,更是缺乏各種閱讀功能。
對於習慣了聽書的人來說,買了實體書直接眼前一黑,根本就看不下去。
…………
總之,大量的書籍下放到民間。
這也讓許多民眾能夠更加輕鬆的獲得知識。
而此時。
很多的民眾也是明白了。
“知識其實並不是必要的。”
“學曆其實也不是。”
“百年前沒有學曆的人,照樣能夠輕輕鬆鬆的賺到錢。”
人們已經愈發意識到一件事。
那就是——
知識是道具,重要的是人。
有很多的老板壓根就是低學曆的,但是卻雇傭著學曆高的人。
有的人覺得這是背景的問題,結果一看,人家老板白手起家。
又有人覺得這是時代的問題,結果一看,現在的時代賺錢更加容易。
終究還是歸於“自身能力”。
學曆本身代表的隻是知識。
而知識太多了。
比知識更加重要的是技巧。
知識是能力的一部分,但能力強不代表著知識少。
很多優秀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們自小就學著打理商業。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對於他們來說,知識是在一邊應用一邊學習的過程裡積累起來的。
知識是否高端不知道,但是他們的知識一定極其貼合他們自身的工作職業。
換而言之,就是在實際工作中完成知識的進一步特化。
這就是所謂的“專業對口”。
…………
“就業問題仍然是個麻煩啊。”
大內閣,多名宰相討論著這件事。
“還是得進一步的推動靈活就業,創造更多的自由職業。”
“第一圈的就業崗位還是不夠。”
高中畢業,做這樣的工作。
大學畢業,做的也是這樣的工作。
二者一模一樣的話,這就不好。
糊弄不過去了。
一個真正良好的體係,它是得區分開來的。
比如說高中畢業就能夠月入五千起步,而大學畢業就是月入過萬起步。
但問題在於,很多的大學生由於就業的艱難,導致被迫去類似的工作崗位裡去工作。
那這直接就不平衡了……這不白瞎了四年?
而且這四年還不是免費的,是要花錢的,要花很多錢的。
結果,和那些沒上大學的人同一個待遇,甚至還不如。
那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太割裂了。
“不過,這也是開民智的重要之處吧。”一名宰相說道,“人們開始意識到一件事,或者說,終於意識到了一個基礎邏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基礎邏輯是什麼呢?
就是——學到的知識,隻有用到了,才算是“沒白學”。
而現在,大量的大學生出現了就業困難、專業不對口的問題。
就業困難造成向下兼容,高中畢業生做的什麼工作,大學畢業生也做的什麼工作。
專業不對口導致自己辛苦學了四年的知識,根本用不上,直接產生了“臥槽,好虧”的心理。
甚至是需要重新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
以前,還可以忽悠民眾。
告訴他們,正常的方向是這樣的:上學,畢業出來找工作。
哪怕工作不心儀,那也是沒辦法的。
但是。
錯了啊。
違背了基礎邏輯啊。
應該是“先確定工作”,然後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
知識浩如煙海,沒有人是全知的。
實際上,越是聰明、有天賦的人,像是那些科學家,他們更加專業,更加知識對口。
因為他們很清楚一件事。
集中一點,登峰造極。
誰跟你玩全能?
社會告訴你要均衡發展,你真信啊?如果這是真的那為什麼物理學家不去學習考古呢?反正要均衡發展嘛。
是各科80分的人受重視,還是一個科目滿分,其餘科目掛科的人更受重視?
均衡,等於平庸。
隻有傑出,才會被篩選出來,區彆於其餘人。
基礎思維出現了錯誤,太多的人將時間花費在學習那些和工作無關的地方了。
不應該是先學習某個方麵的知識,然後再去找工作。
而是先確定工作目標,然後學習相關的知識。
舉個例子。
我要當物理學家。
物理學家是什麼?
理科。
好,那就文理科選擇裡選理科。
然後兩條路,一條,集中一點,登峰造極。
就專攻物理。
第一個小目標,校內滿分。
第二個小目標,參加物理競賽。
第三個小目標,拿到特殊招生名額。
直接晉升。
而在這裡,加入天賦不足夠高,拿到名額。
那麼,就必須得放棄幻想,放棄偏科特權,因為沒有這個能力拿到特權。
和彆的高考生一樣,做均衡。
哪怕知道均衡會浪費很多時間,但也要做,因為這是“成為物理學家”所必需的。
你需要一個物理方麵強大的大學。
高考。
然後考上大學,進行相關方麵的學習。
最後兩個結果:一個是起飛,直接進入國家單位。一個是撲了,畢業後出來找工作。
這才是正確的思維和應該走的路,目標需要在一開始就定好。
而現在呢?大部分的人都是隨波逐流,人雲亦雲,隻知要考試,隻知要學習。
但考試為了什麼?學習來為了什麼?
最後拿著一張畢業證,茫然看著社會,不知要找什麼工作。
到處碰壁,選了個和自己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但也總比沒有好,然後工作得十分難受,從頭開始學習專業知識。
這是人生不清醒所導致的痛苦啊。
喜歡我就一昏君,能有什麼壞心思?請大家收藏:()我就一昏君,能有什麼壞心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