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時間裡完成這些學業,其實有些困難。
衛棉現在學高中的知識就已經有些吃力了,他又是不由得敲了敲自己那7歲的小腦袋,希望自己能夠多給點力。
之後的13歲到23歲,衛棉希望自己能夠一邊工作,一邊繼續攻讀碩士學曆和研究生學曆。
教育改革還在繼續,後續大內閣好像還會推出更多的學曆。
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就繼續……
13歲是最低工作年齡。
以如今的學曆工作福利三位一體綁定製的話,23歲的自己估計可以過上不錯的生活了。
在教育部新出的app裡,大學學曆已經可以從事大部分的工作,而衛棉則是傾向於前期攢錢,後期創業。
23歲的時候進行創業或許差不多,而在那之前,則是選擇走醫生路線。
這也和醫生職業的特殊性有關。
衛棉不會去選擇那些低門檻的職業。
在如今的大乾裡,有人總結了一些“虧學曆工作”。
也就是說,那些越是低門檻的工作,高學曆的人去做反而是專業不對口,反而是浪費學曆。
比如插畫師、網文作者,比如視頻博主,諸如此類。
對於這些工作而言,不需要高學曆也可以從事。
在這些職業裡反而是“累積”,更為的重要。
衛棉對此頗為了解。
因為之前還沒有改革的時候,他就想過了。
孤兒院最晚隻會養到18歲,這還是第一圈的孤兒院,衛棉的運氣足夠好了。
第二圈的孤兒院就隻養到15歲了,直接就初中畢業。
而之前的製度下,衛棉估計是除了義務教育的小學和初中可以上,後續的高中是上不了了。
所以衛棉非常關注低門檻、無門檻的工作。
他是真的做好了沒錢上學的準備。
早就在為工作選擇而下功夫。
所以他跟網上的一名網文作者聊過。
很多高學曆的作者,在入門的時候和其餘的新人作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