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病房,奶奶正給爺爺喂稀飯,吹涼一口喂一口。
吳老太太也在喂稀飯,也是大米稀飯,旁邊還擺著一碗,還有小半碗奶奶留給她的魚肉。
秦淦西想去喂爺爺,奶奶不讓,隻能作罷,去和爸媽聊天……主要是和何娟聊,因為秦勵國一貫基本不回應,和爺爺一樣的性格。
“媽,大妹回去了沒有?”
“沒有。她說過,要等高考完才回去的。”
“隻差六天要考了,我明後天去看看她。”
“沒必要去看。她的成績比你差遠了,考得上就讀大學,考不上就嫁人。”
“才十六歲,嫁什麼人呐。今年沒考好的話,明年繼續考,反正她還很小。”
“你看我們生產隊,我們大隊,甚至你的同學,有幾個家庭這麼送女子讀書?”
情況是這個情況,但秦淦西不同意,“媽,彆人是彆人,我們是我們,既然已經把他們送到這個程度,那就要繼續送下去。如果他們學習成績差,或者不想讀,那就不勉強,可都很不錯啊,而且很願意上學,為什麼不讓他們上呢。我希望我們家全是大學生。”
他們兩個對話,奶奶時不時扭過頭來想說什麼,但還是沒有說,默默地給爺爺喂稀飯。
倒是悶葫蘆的秦勵國,他冒出幾句完整的話:“我家現在隻有這個條件,她高中畢業已經是很高的學曆了,可以來城市找一個臨時工作,運氣好可以成為正式工。其他幾個也是,讀個初中就行了,都去找臨時工作,該嫁人的嫁人,該娶老婆的娶老婆。”
好家夥,這是要掐滅他們的上學之路啊,但這思路,讓秦淦西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
他一直以來都很少和彆人交流,也很少進城,卻對目前的情況了解得如此精準,但作為知道曆史發展規律的自己,不想把他們的命運交給運氣。
秦淦西知道,因為爺爺受傷,家裡的經濟狀況會直線下降一大塊,所以造成他們產生這種想法,這是形勢所逼。
他也知道,讓弟弟妹妹們全都上大學隻是一個美夢,因為從66年到70年停止招大學新生,在66年,四妹和小弟分彆隻有18歲和15歲,趕不上趟。
“得想辦法讓他們提高成績去跳級,爭取在65年考上大學。”
這個念頭閃過,他咧著嘴說:“其實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像我一樣,讓他們跳級,這樣可以縮短吃閒飯的時間。”
“我知道家裡的經濟會有很大負擔,但還請咬牙堅持一年,我明年參加工作後,這種情況就可以緩解。你們也知道,讀大學不要家裡出錢,其它的也花不了多少,但幾年大學出來,工資比普通工人要高。”
雖然是學霸,但有關待遇還是關心的,他這樣的本科大學生,如果進入行政係統,畢業就可以拿到四十九塊五,轉正五十六塊,即使中專,畢業也有三十三塊,轉正三十七塊五;如果進工廠,大學生進去四十八塊五,轉正五十五塊,中專進去三十七塊,轉正四十二塊五。
工人就不一樣了,分為八級,學徒工十四塊,一級二十八塊,二級三十五塊,三級四十二塊,四級才五十一塊。
工人從學徒到一級,正常的需要一年,而從學徒到四級,沒十幾二十年是做不到的,但大中專畢業生,正常轉正隻需一年,可想而知讀書和不讀書的差距,臨時工更慘,八塊錢一個月,有的還不管一頓飯。
秦淦西知道,家裡這些小輩都能上學,其實是何娟努力爭取的結果,所以要做通她的思想工作,至於爺爺奶奶,他們很疼自己,很少會拒絕自己的要求。就像爺爺,他認為打獵很危險,所以不準秦勵國學,從不帶他,而原主則每個星期天和寒暑假,都能跟著爺爺上山布置陷阱,學辨識中草藥。
這叫什麼呢?
嗯,挾寵自重。
奶奶終於開口了:“我大孫說的很不錯,我們全家咬牙堅持一年,讓他們繼續讀。隻是辛苦我大孫了,要讓他們記得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