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中飯後,秦淦西睡了半個多小時,起來後,看到爺爺站在大門外,看向前麵的小河。
他走到爺爺身後,也看向小河,原來是五小隻都在河裡,在摸螺螄。
連續三天都吃螺螄,並且分量不少,看來都吃上癮了。
看了一會後,他問道:“爺爺,我想再挖個地窖收紅薯,到哪間房裡挖好?”
為了方便,一般都把地窖紅薯地窖挖在屋裡,這樣可以相對穩定溫度,也便於拿取。
爺爺說道:“家裡已經有兩個,他們的戶口都轉出去了,今年沒多少紅薯,不用挖。”
“以往每年都要分三四千斤,今年分一千三四百斤還是有的,家裡那兩個也裝不下。”
“淦西,乾紅薯米雖然不好吃,但還是要做一些的。現在大家的生活都隻有這樣,我們家雖然你爸媽有工作,還有你大姑、大伯支援,但不能太突出。要記住,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聽到爺爺的話,秦淦西很驚訝。
他從來都沒說過這麼長的話,難道以前看到的都是假象,是因為找到大姑、大伯了?
還有,從來都沒看到他看過書,卻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是他以前在掩飾自己,還是聽彆人說的?
這段時間來,秦淦西覺得家人的性格都有變化,爺爺、秦勵國、何娟、淦媛,都和以前的認知不一樣,有種需要重新認識的感覺。
想了想,他說道:“那就改造一個,在周圍加點木炭,防止紅薯壞掉。”
他記得前世的時候,家裡收藏的紅薯不是發芽就是腐爛,後來上網查資料,才知道紅薯儲藏有溫度濕度的要求:溫度低於十五度會凍壞,相對濕度高於90會發芽。
紅薯的水分本來就高,在旁邊鋪一層木炭可以吸收水分。
沒想到爺爺是這麼回應的:“加木炭的話,可能會讓紅薯變蔫,今後發不了芽,到時候自留地的紅薯苗都得找彆人要。”
秦淦西頓時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了。
現在有的地方已經公社化了,在辦理何娟工作有關證明的時候,合作社胡主任也說這裡要公社化,隻要進行這個,自留地就沒有了。
可這種事情現在還沒發生,他不能講出來啊。
何娟和秦勵國的戶口都遷出去了,家裡隻剩他們三個,紅薯確實會少一半還多,但按照以往的經驗,兩個地窖還是裝不下,他可不希望他們起早貪黑洗紅薯、剁紅薯、洗紅薯米、曬紅薯米。
都六十多歲的人,怕他們累著。
想了一會後說:“爺爺,蔫了就蔫了,蔫了就曬紅薯乾吃。自留地就這麼多,還要種蔬菜,也插不了多少,要一點就要一點。”
紅薯發蔫,其實是澱粉轉化成了糖,這種紅薯曬出來的紅薯乾,軟軟的,甜甜的。
前世他還特意拿些紅薯放在陰涼處通風,讓其發蔫,然後蒸熟切開曬紅薯乾。
爺爺明顯不想讓他乾這樣的事,“你們去城裡後,那點糧食也是不夠的,到時候你們把紅薯放到床下陰乾,想吃紅薯乾就吃紅薯乾,想吃新鮮薯米飯就吃新鮮薯米飯。地窖的事,你不用管了。”
秦淦西感覺到,這話雖然沒有直接拒絕,但其實是拒絕了,這是爺爺第一次拒絕自己。
他也知道,挖一個地窖不是很簡單的事,少說也要挖出五立方土,弄不好還會垮塌,爺爺這麼說,也是在為自己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