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彆鄒教授和省市一行人,秦淦西和廖祚祥、錢森發往廠裡走,對這兩天的收獲感歎連連。
“秦廠長、錢廠長,我看你們對清華一行所講的並不驚訝,對此了解已經很多嗎?還有秦廠長,你講的發散性思維,是如何形成的?”
這一問就是兩個問題,可見他被困擾了好一會。
對第一個問題,秦淦西覺得他考慮不大過腦子,出差回來就和大家說過去京都的事情,並自認為講得很清楚,可他今天還這麼問。
至於第二個問題,作為大學畢業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嗎?
不過他沒有生出小覷之心,更沒有表示出不耐之色。
在思想工作這一塊,他還是很到位的,這會之所以問出這種低級問題,估計還是喝酒喝得有些上頭。
今晚在座的絕大多數都是研發人員,談的話題都是與科學有關的,並且絕大多數都是對未來科技的展望,所以一吃就吃了三個小時,開始的幾個菜早就吃完,開始的酒早就喝完,後來陸陸續續加菜、加酒,直到晚上八點才停止。
三桌人三十多個,有十來個已經趴下,這才作罷。
其實,喝酒最多的也隻喝了八兩,最少的隻喝二兩,校宣傳處的人,在節奏上還是把握很準的,主打的就是能者多勞,但即使抱著這種想法,有人也因為好麵子硬撐,終於把自己喝趴下。
廖祚祥開始還能把握,後來漸入佳境,成為八兩隊伍中的一員……超水平發揮了。
秦淦西屬於正常水平,敬完一輪後化身隱形人,默默地在一旁吃喝;遇到敬酒瘋狂的時刻,他端著酒杯和碗筷,去隔壁桌敬酒,然後坐下吃菜。
他可不認為“喝酒不積極,思想有問題”,倒是認為說這話的人家裡缺酒,自己又好酒,所以想在外麵多喝。
他以前碰到過這樣的人,因為自己好酒,所以牽強附會地說很多“道理”,將其說成是傳統文化,其實都是好酒之人說出來的。
秦淦西的觀點是,你好酒就自己喝,不要勉強彆人;如果自己想喝,卻將其轉嫁到傳統文化上,那就討人嫌了。
在夏國古代,誰家有酒可以儘興地喝?
酒很貴的,普通老百姓隻能是小酌,以此來打通全身經脈,好快點重新投入勞作之中,去賺生活。
能儘興喝酒的,不是喝彆人的,就是敗家的角色。
不過還好,今天大家還沒主動灌醉自己,都是文化人,心裡有數……沒數的都趴下了,廖祚祥也隻是微醺。
所以聽到他這麼問,又簡單回答一次。
錢森發則沉默良久後問:“秦廠長,今後真能發展到你想象的那樣嗎?”
秦淦西笑問:“以前,我們有誰會想到還能用軟件控製機器?”
三人一路走,一路聊天,先把廖祚祥送到宿舍樓下,然後把錢森發送到廠門口,秦淦西沒有進廠,而是走向江邊。
這段時間每天的出國,都是為了尋找新植物品種,這兩天這麼一交流,覺得應該給學校進點圖書資料。
去哪兒呢?
無論是幽奈替斯國還是英吉利,現在都是白天,把圖書館裡看書的學生嚇著,那就不好了。
沒辦法,隻能選取腳盆國,誰叫你近一些呢?
這裡八點半,那裡就是九點半,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