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恭請陛下聖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萬勝!大明萬勝!”
“……”
剛進盛京城,朱厚熜便聽到了一片山呼。
城中倒是還有不少的血跡殘留,看得出來城門曾經發生過一陣躁動。
大明精銳已經在盛京城的各處機要之地駐守,而迎接朱厚熜抵達盛京的,則是大明將領,及據說在東北地區堅守了二十年的大明鐵膽孤忠‘瓜爾佳·屠莫’!
雖然屠莫現在也才二十來歲,但不允許人家打娘胎裡就是大明忠臣了嗎?
屠莫現在腦袋上光禿禿的一片,沒有任何的辮子,跟在他身後的還有十幾個滿洲八旗,同樣如此。
而更多的,則是漢軍八旗與包衣奴才,紛紛割了辮子,表示和清朝一刀兩斷。
“你就是開城的屠莫?”
朱厚熜看向了屠莫,當即開口道:“不錯,未曾想我大明還有如此忠心的建奴奴才!來人,賜白銀五十兩,封屠莫為滿洲遼東將軍,為我大明滿洲之首,總督滿洲營諸軍事!”
遼東將軍?!
總督滿洲營諸軍事?
屠莫大為震驚,卻沒想到明朝一出手竟然這麼豪爽。
自從獻城之後,屠莫人就麻了,走到哪兒都被滿洲八旗罵是滿奸,於是屠莫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真降了。
不僅如此,他還身先士卒,監督那些滿洲八旗割辮子,不割的他將親手送老鄉上路,將腦袋砍下來立於城中滿城之內,以作京觀,震懾滿洲人。
屠莫覺得自己一個滿洲人,投降了之後頂多給個閒散官職留用,卻未曾想,竟然一躍有了這麼高的職務!
他歡喜雀躍,當即叩首,直呼‘聖天子降世’,高聲道:“奴才謝主隆恩,皇上吉祥,皇上吉祥啊!”
“奴才有本奏!”
說罷,屠莫也毫不猶豫,直接張口便道:“奴才來時,曾看過盛京布防之圖,盛京上下兵力近萬人,如今大部已被皇上王師擊破,而盛京……”
還沒說完,一旁的俞大猷便嗬斥道:“甚麼盛京?!按大明的稱呼,當稱為遼東!遼東將軍莫要自誤!”
聽到俞大猷的話語,屠莫立馬恍然大悟,連忙叩首:“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不必如此,朕還是比較仁慈的。”
朱厚熜笑著開口:“瓜將軍繼續說便是。”
仁慈?
京觀還在那裡堆著呢,無數的滿人人頭落地,你管這叫仁慈?
屠莫心中腹誹不已,但表麵沒有任何的動作,而是恭敬道:“陛下聖恩仁慈,奴才感激不儘!那康熙小兒不順天道,自取滅亡!如今遼東各地,兵鋒不過萬人,山海關駐防八旗更是不過五十人,正是陛下攻取遼東之時啊!”
“關外唯一當防備的,不過寧古塔將軍與黑龍江將軍,陛下需派遣一員大將,把守必經之地,寧古塔將軍乃奴才的堂叔,奴才可修書一封,誘堂叔來戰,一戰之後,奴才再勸降堂叔,此後,定可將關外納入囊中!”
屠莫毫不猶豫,忠心耿耿道:“奴才願隨陛下,為陛下攻取整個遼東!”
讓他殉清,他是萬萬不願意的。
畢竟他可是有遠大前途的青年,他還想要回北京的胡同和小桃紅玩耍呢。
所以,原本的他是假的大明忠臣。
現在的他,是真的了。
畢竟他犯的錯有點離譜,直接把關外第一雄城拱手讓給了朱厚熜,這座城市三千兵馬也足以堅守待援。
而且,這賞賜有點太過於豐厚了,總督滿洲營一切軍事?就是說明滿洲的事兒自己說了算了啊!
以前,屠莫對當大明的狗嗤之以鼻。
現在的屠莫表示……
當狗有什麼不好?!
我屠莫又不姓愛新覺羅,我愛大清,大清愛我嗎?真愛我我還用得著來盛京鍍金?早就在北京謀個好差事,或者謀個山東、河南、江南這些地方的好差,而不是在盛京這個貧瘠之地。
盛京的胡同裡甚至連個模樣俊俏的都沒有!
至於北京的家人會不會出事?
放心好了,屠莫可是瓜爾佳氏!
屠莫和鼇拜的關係,可比吳瑪護和鼇拜的關係要親密多了,他們都是蘇完瓜爾佳氏的。
至於為什麼屠莫沒有像吳瑪護那樣憂心忡忡,也是因為瓜爾佳氏家大業大,康熙不可能自斷一臂,徹底清查瓜爾佳氏。
而吳瑪護不一樣了。
家族是家族,而吳瑪護和鼇拜可是利益相關!當年吳瑪護還是多爾袞的部將,鼇拜當年和多爾袞還不和呢,現在還不是因為利益緣故,吳瑪護投入鼇拜門下的?
鼇拜都被汙蔑造反了,瓜爾佳氏也沒事兒,更不要說屠莫了。
反正屠莫現在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在曆史上媲美洪承疇、範文程這樣的頂級滿奸了!
漢奸能做到的事兒,我滿奸同樣能夠做到!
隻可惜屠莫的嬌妻還在北京,不然說什麼都要送給大明的大將軍,效仿範文程故事!
而朱厚熜淡定的點了點頭,接著便道:“俞將軍,朕命你火速率軍,與滿洲遼東將軍屠莫一同,攻取錦州、遼陽,進軍山海關!”
“末將領命!”
“奴才遵旨!”
“……”
毫不猶豫,俞大猷便拱手保全,而屠莫也趕忙跪下,學著自己家中那些包衣的樣子,對著朱厚熜磕頭謝恩。
這屠莫倒是挺識時務的啊。
朱厚熜不由有些驚訝,他還以為康熙朝的滿洲八旗還算是尚有血性,沒想到已經出現這樣的家夥了。
不過也不能說沒有血性,被忽悠著投降的那些滿洲八旗最後也是血戰到最後一刻,然後被屠莫砍了腦袋。
對於全麵占領關外,朱厚熜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疑惑的。
畢竟在康熙初年,反清熱潮發生在南方,因此清朝的重兵布防在南方諸地,剿滅這些漢人的殘餘力量。
而對關外地區,格外放心。
兵力駐守最多的,就是盛京地區,總兵力才九千人。
而寧古塔這邊的披甲人,也就三千來人,但寧古塔的奴隸多,畢竟著名流放之地。
黑龍江將軍,手裡也隻有三千來兵。
至於在明末的雄關山海關,那個曾經被安排了五萬關寧精銳的雄關,如今鎮守人數不過四十六人,有零有整,由山海關路遊擊將軍陳名遠鎮守。
沒錯,說起來可能不可信。
山海關的守軍,真的隻有四十六人。
後來在康熙十四年才增兵了一次,一口氣加了七百五十四人,也就是湊了個八百的整。
而山海關地區的守軍,可不止四十六人。
當地還有五百名漢人降卒。
這樣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多爾袞入關之後,擔心自己在山海關留重兵把守,會引起投降明軍及漢人地主士紳的猜疑,所以就隻留了這幾個人。
隻能說,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郭勳,伱率領伸威營移軍北上,攻取寧古塔、黑龍江兩地,揚威、鼓勇二營,隨朕鎮守盛京,待平息盛京之後,隨朕南下,重拾我漢家山河!”
朱厚熜意氣風發,當即宣布道:“派遣使者去往朝鮮,令朝鮮王盛京見朕,同時令朝鮮軍隊隨行,夾擊寧古塔。”
朝鮮當年便是被清廷逼迫投降,投降之後依舊用的是崇禎的年號,如今召集一下,看看朝鮮這條以前最聽話的狗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如果選擇錯誤,那麼朱厚熜便隻能派遣後續的立威、振威、效勇三營,三個月內蕩平朝鮮了。
而奮武、耀武二營,則是要向西開辟,直接南下進攻山西,渡河進入山東。
咦?
等一下,這不是當年清朝入關的劇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