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旌旗獵獵,戰火在整個南方蔓延。
戰線是一直在往北方走,尤其是湖南一帶,大明的軍隊甚至已經抵達了長沙城下,終於和清廷爆發了第一場比較像模像樣的大戰。
清廷集結兵力十萬眾,固守城池。
不過這一切都和李友文沒有關係。
被俘虜之後,李友文便一路從湖南被押往了廣西,李友文一直以來惴惴不安、惶恐莫名,生怕‘長毛’給自己活剝吃了去,但沒想到的是,抵達廣西之後,他竟然被編入了軍團之中。
沒錯,編入了長毛的軍團!
這可把李友文嚇壞了。
李友文算是家道中落,他的二爺以前在康熙爺一朝時,考過秀才,因此從小倒也算是聽了不少故事長大。
他聽說過,在以前有一種打仗方法,就是讓炮灰衝在前麵送死,等消耗的差不多了,真正的精銳才會上……這種打法來自於八旗。
不過讓李友文沒有想到的是,他被編入了‘大明第一生產建設軍團’的軍列之中。
分給他的並不是紅纓槍、樸刀之類的武器,更不是火繩槍、燧發槍這樣的火槍,分給他的隻有鋤頭和釘耙、鏟子。
這倒是讓李友文有些詫異。
與其說他是士兵,倒不如說……他是農夫。
當然,和農夫還是有一定區彆的。
每晚吃飯的時候,都會有文官來給他們講曆史,同時還有康熙朝的八旗兵親身講述八旗兵的所作所為,這一幕幕無疑不是讓這些建設軍團的士兵們感到憤怒。
除此之外,每天翻土播種之餘,他們還要被來自大明的軍官操練,聽說這些軍官都是來自於‘大明第一學府國子監’的武科生。
李友文不明覺厲,不過在這個生產建設軍團之中,每天大明軍隊都提供兩頓飯,晚上還能聽曆史故事,這讓李友文已經很滿足了。
聽說,每個月還能領到幾百文的軍餉,這更是讓李友文振奮不已,發誓要為大明效忠!
什麼?長毛?
都是那些清妖汙名化罷了,我大明乃是華夏正統,那些清妖懂個屁,留那種惡心的辮子,才是妖魔!
李友文義憤填膺,甚至恨不得馬上加入前線的隊伍,對清妖進行征討!
李友文不是一個人,他是建設兵團的一位位士兵。
他隻不過是一個縮影。
整個建設軍團在桂林、柳州一帶迅速開墾良田,同時也負責修補城牆,部分時候還要負責維穩治安。
這就是朱厚熜對他們的第一步轉變。
在康熙朝的時候,大明的軍隊第一次攻打其他位麵,不太懂當地情況,隻是草草的將投降的降兵編成新營,隨軍出戰,而戰俘則是關在戰俘營裡,等待戰爭的結束。
說實話,弊端很大。
一方麵,那些降兵的軍紀、素質遠不如大明的軍隊,隻有在和大明軍隊一同行動的時候,才有些戰鬥力,不破壞當地秩序,一旦讓他們單獨行動,大概率是要重新投敵,回到清廷的懷抱的。
而如今,利用這些俘虜,朱厚熜正好可以實驗一下自己心中的想法,因此成立了兩個建設軍團。
每個軍團有五萬人,可以說是大大超過了戰鬥序列,人數從兩千到一萬五千不等的營級單位。
其中,有戰俘。
當然,也有當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主動參軍的。
這十萬人,朱厚熜完全不指望他們上戰場殺敵立功,因此隻是給他們洗一洗思想,鍛煉一下,負責耕地、運糧、修城牆等等瑣事便好,名為軍團,實為民夫。
當然,每一旬(十天),必須要有兩天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起碼要能根據軍官的指令,展開某些陣型。
想要向後世差不多名字的軍隊相比,這是不可能的。
但對於現在的朱厚熜而言,勉強夠用。
大明打下來的城池,不能隨手一丟了事,是需要有軍隊駐守的。
因此,這就是生產建設軍團的作用。
一方麵在當地進行生產建設,另一方麵還能夠駐軍在那裡,震懾蠢蠢欲動的遺老遺少。
同時,還能對國子監最新畢業的武科生進行一個‘實習’,優秀畢業生將會配往一線戰鬥部隊,成為隨軍參謀或基層軍官,而成績一般的軍官,還是在生產建設軍團實習,等明白了怎麼指揮,再去前線吧。
生產建設軍團的成立,總而言之,利大於弊。
不過同時,朱厚熜也在考慮,將前線戰鬥序列,也集結成軍團的形式。
之前,軍隊分成一個個營,其實是為了便於掌控,每個營的主將都是不同的,他們掌控的軍隊數量並不是全部,就算是突發特彆情況,那也是有人想造反,有人不想造反,自然能夠牽製,使得造反派的實力削弱。
如果需要出征,那麼便從朝廷委派一個主將,率領兩三個中央營、七八個地方營以及當地邊軍一起出征,這樣組成的情況,是最符合皇帝心思的:沒有軍隊可以造反,不會發生宋朝時經常發生的兵變。
而軍隊,也會被非常容易拿捏,僅僅需要一句‘今日校場發餉,不必帶甲’,便可將一支精銳葬送。
但對於如今的朱厚熜而言,這種加強皇權安穩的方式……並不需要,因為他已經成為了帝國的象征,將軍們已經對自己十分信賴,甘願為自己獻出生命。
而就算出了叛軍,朱厚熜憑借個人修仙水平,也能將軍隊爭取過來。
“陛下!”
忽然間,朱厚熜的耳畔出現了一道厚重的聲音。
朱厚熜回頭望去,見張居正已經抵達,對著朱厚熜拱手稱臣,一點沒有之前在萬曆朝那般的囂張氣焰了。
見此情況,朱厚熜淡然點了點頭,提起那一盞茶水,微微汲了一口後,開口道:“坐吧。”
“謝陛下。”
張居正聞言,立馬小心謹慎地坐在了朱厚熜左手邊的椅子上,十分謹慎,似乎又回到了那個謹小慎微的時代,不敢有任何僭越之舉。
而見到張居正如此小心,朱厚熜不由輕輕一笑,接著便道:“萬曆朝安排好了?”
“是的,陛下。”
張居正連忙站起身來稟報道:“啟稟陛下,微臣已經將萬曆陛下囑托給了懿文太……囑托給了承平陛下,而軍隊則是交給戚繼光調動,聽從統一指揮,向福建、江西進軍,直插江南,牽製江南之軍……”
張居正可謂是說的頭頭是道。
而朱厚熜對此,尤為滿意。
畢竟要求張居正來到這裡,是他的要求。
張居正他打過仗嗎,他會打仗嗎?讓他在前線,也就隻能當個軍師用,效果可能還不如軍部參謀呢。
不如讓他回來,在這裡代替自己,對建設軍團進行規劃,統一規劃後方。
要把張居正當蕭何用,而不是張良用。
正麵戰場橫衝直撞,朱厚熜可不希望後方戰場處處是火。
而張居正,就有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朱厚熜雖然是皇帝,但他並不覺得自己在某些專業上,比起專業人士會更好。
正如同讓他指揮一支軍隊,他是絕對不能和戚繼光、俞大猷相比的。
而在才學之上,杜甫李白的才華,也並非皇帝身份能夠遮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