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
看到群消息之後,朱厚熜陷入了一陣沉思之中。
隨機事件?
看起來問題很大,必須要開會探討一下,而且普通的群聊已經是沒有什麼作用了,必須要麵對麵進行一次深入的探討。
畢竟這個隨機事件,可能會造成正麵影響,也可能會造成負麵的影響。
無論正負麵,還是要和大家通口氣,一起麵對為妙。
【群會議因不可抗力元素提前,本次群會議將會邀請新成員入群,群主可發起新一輪的群會議,是否發起群會議、邀請新群成員?】
聽著耳畔響起的機械音,朱厚熜不由有些驚訝,竟然能夠又一次邀請群成員,因此朱厚熜也沒有任何的猶豫,當即開口道:“邀請來自於明朝的新成員,開啟群會議!”
自己的群係統雖然能力增加了,但在邀請群員這裡還是有些煩人,要是一不留神,可能會出現譬如一不留神給清朝的皇帝拉進來了。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多了,無所謂了已經。
朱厚熜深吸一口氣,等待著群成員的進入。
【正在搜索新群員……】
【搜索完畢,已邀請朱佑樘加入群聊。】
看到了眼前的鎏金小字,朱厚熜眼神不由為之一亮。
朱佑樘!
這位乃是弘治皇帝,為文臣們譽為‘大明第一仁君’,也是著名的癡情種子,一生一世一雙人,也是自己的皇伯父,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爹。
朱佑樘的進群,朱厚熜不得不說,有好戲要看咯~
畢竟這位皇伯父,可是最喜歡文臣的皇帝了。
就算是風評相差無幾的仁宗皇帝朱高熾,人家也是駕馭文臣,隻是相當於正常皇帝的水平。
而孝宗皇帝朱佑樘……這位屬於重量級,簡直是把文臣當爹了,文臣的狗腿子治死了自己的親爹,也大度的表示放過,最後把自己也治死了。
對於大明的文臣而言,最好的時代是萬曆後期。
第二好的時代,就是孝宗皇帝朱佑樘的弘治朝了。
但如果說最喜歡的皇帝,還是弘治皇帝朱佑樘,萬曆是不行的。
萬曆皇帝對他們而言,是屬於那種我心裡記得你這個時代的好,但罵還是要罵你的,不罵你無法掩飾伱這麼多年不上朝的情況。
而弘治皇帝,看起來很勤勉、很努力,但……隻能說大明文臣贏麻了。
不過現在,這位弘治皇帝過得可就不會這麼舒服了。
朱厚熜也想看看,自己的堂兄該如何處理皇伯父的問題。
一念至此,朱厚熜輕輕一笑,緊接著神念一動,選擇了最初的亭台水榭,進入群會議之中。
在朱厚熜進入了群會議空間的亭台水榭之後,正在嘉慶朝的朱元璋則是心思深沉,陷入了沉吟之中。
因為在他麵前的,是清朝酋長發來的議和書。
沒錯,議和書。
不過在朱元璋看完,覺得這不應該叫做議和書,應該叫做投降書。
裡麵讓朱元璋感到很詫異是,清朝那個叫什麼嘉慶的皇帝竟然願意割讓整個大西南和大西北!
並且後續的意思,似乎是想要將整個中原都給讓出去。
這實在是太讓人感到驚訝了。
打都不打,直接開送啊?
滿清的大臣在乾嘛?
不勸勸這個酋長嗎?
不是朱元璋謹慎,實在是沒見過這種情況,自己這邊剛出四川,對方就迫不及待的要投降……這就好像是諸葛亮剛出祁山,魏國、吳國都投降了,一點都沒給諸葛亮反應的機會。
有點魔幻。
就算是必敗,那也是會掙紮一下的啊,這是什麼意思?
莫非是建奴的陰謀?
朱元璋表情微微眯了起來,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但卻沒有說話,隻是安靜沉思。
對於嘉慶的那句‘暫緩進攻,抽調兵力,以結兩國之好’,朱元璋有些看不明白。
朱元璋自然不清楚當初溫弘曆對嘉慶說了什麼,也不知道嘉慶恐懼的是什麼。
嘉慶現在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對手不是單一的大明,是十多個大明的聯合體,手段千奇百怪,更有神仙之輩!
反正在溫弘曆各種鼓吹之下,嘉慶已經懦了,所以才會做出千裡轉戰朝鮮、日本,甚至於去北美和美國角鬥一番的想法。
他現在隻想用最真誠的態度,打動朱元璋,讓自己有一個緩和之地。
但嘉慶的方式有些讓朱元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到底在乾嘛。
“哼,疑兵之計罷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他也在群聊裡,自然看到了朱厚熜的話語,明白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儘快結束戰鬥。
若是放在之前,他可能會樂意至極,以計策來定江山。
但現在……
“殺了這個建奴的使者,全軍突進!”
朱元璋冷聲道:“一個不留!”
就算是嘉慶說的是真的,那麼朱元璋也不允許。
因為,
普天之下,皆為大明疆域!
嘉慶就算是去了朝鮮、去了日本甚至於去了北美,也照樣躲不過被收拾的命運!這些地方,是應該大明來打,而不是讓大清過去丟人現眼。
聽到了朱元璋的話語,左右軍士立馬領命,將那名正在帳外等候的清軍使者拉下去,就地格殺,留下腦袋準備送還。
而殺完之後,朱元璋揉著太陽穴,躺在椅子上,深深地吸了口氣。
【群主‘大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召開了群會議,是否參加本次群會議?】
忽然出現在眼前的消息倒是讓朱元璋為之一愣。
沒到開會的時間啊。
不過很快,朱元璋便意識到出了事兒。
畢竟提前開會也不是第一次了,配合著朱厚熜的話語,朱元璋已經明白,一定有大事發生。
不過同時,朱元璋也有些期待,期待這次群會議會不會有新成員。
畢竟對於剩下的幾個群成員,除了朱高熾之外,他都很想潤潤嗓子。
而為什麼除了朱高熾之外呢?
因為朱高熾是大明這些個皇帝裡,唯一一個想要把首都遷回南京的皇帝,果然是自己的好皇孫!孫子和孫子之間當了皇帝,差距怎麼能這麼大呢?
想到這裡,朱元璋又想起了建文帝朱允炆,一時之間恨鐵不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