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劉琨這才慌忙來見。
很快,在太監的帶領下,劉琨緩步入內,不過剛到殿前,便見到這座忽然多出來的黑碑,登時讓他為之一愣,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自己察覺到的種種怪異現象,都是來自於這裡,來自於這座黑碑。
而來到黑碑之前,劉琨才發現。
這裡的情況好像還不似自己想象中的那樣,而是有一種煌煌神道的感覺。
而那位大明天子,正立在石碑之前,遍地鋪滿了筆墨紙硯,用手指在石碑上劃過,一筆一筆的記錄著名字。
“劉使君,你來了啊。”
朱厚熜倒是心情不錯,手指劃過,明明是一個名字寫出,而且在英靈碑上出現了一個名字,但卻並沒有那種密密麻麻的感覺,相反又有些工整的感覺。
朱厚熜這次兌換的英靈碑,隻能容納十萬名英靈。
朱厚熜倒是希望這個英靈碑能夠永遠都填不滿。
“外臣劉琨,拜見陛下。”
劉琨先是行了一粒禮,接著便道:“不知陛下這是……”
“朕在篆刻這三年戰爭一以來,為我大明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名單,讓他們的豐碑永遠留在英靈碑上,讓後世子孫瞻仰,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各司其職,不會白白犧牲。”
朱厚熜開口道:“山川湖泊,各有所靈。名字篆刻其中,死後可謂山神河伯,休憩於河湖山川之中,普通正卒亦可為河伯山神從屬神吏。”
聽著朱厚熜的話語,劉琨都為之一愣,整個人都驚訝了不止一些。
雖然以前的皇帝也乾過這種事兒,但隻有寥寥幾位成功的。
都是些雄才大略的千古帝皇,以偉力冊封的同時,也會大傷元氣,因此一般都不會這麼搞。
而大明皇帝……
舉手投足,就有數萬人被冊封?
啊?
這……
他已經難以想象大明皇帝的真氣有多少了,那簡直就是……取之不儘用之不竭,源源不斷猶如江河湖海啊!
而且,按照目前朱厚熜的狀態來看,似乎也是十分輕鬆的樣子。
“陛下英明。”
劉琨深吸一口氣,由衷地讚歎了一聲之後,接著便道:“臣願舉並州歸順王師,還望陛下應允,臣願為大明治下一小吏,為陛下鞠躬儘瘁。”
沒辦法不歸降了。
來到了洛陽之後,劉琨便見到了大明兵鋒的強盛。
雖然士卒們普遍修為較低,但劉琨也能夠從這些士兵裡看到了一些事情。
精氣神、紀律性。
這都是他們的軍隊、晉朝的軍隊和胡人的軍隊所沒有的。
修為可以練,紀律性和精氣神可是練不出來的。
因此,歸順的想法占了上風。
而就在剛剛,劉琨卻又忽然看到了朱厚熜的實力。
太有實力了哥們。
而且更重要的是。
一名戰死的兵卒都不忘冊封,想來大明天子,是不會做什麼漢高祖故事了。
劉琨的想法很天真。
但朱厚熜隻能說他還是太天真了。
明太祖過河拆橋殺功臣的手段,可比漢高祖要強太多了。
漢高祖才殺幾個啊?
不過現在也不一樣了,畢竟自己不是朱元璋,而就算是朱元璋,現在也不會殺功臣了。
殺功臣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給後代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
而現在誰敢造反?直接招呼過去,大家姓朱的一起揍他。
出了個昏庸君王,那麼就直接一起把他廢了,換人上台。
輕鬆簡單。
“善。”
朱厚熜微笑著點了點頭,對著劉琨道:“劉使君歸順大明,乃是上應天和,同為漢人,自當和睦相處,若是讓胡人趁機,未免有些難看了些。”
“著升,劉琨為晉陽侯、並州刺史,定晉大將軍,第六十一、六十二軍團總兵官。”
朱厚熜大手一揮,直接原地改變,將劉琨部改編為第六十一軍團,同時又給了一個編製,讓他自己招兵去。
雖然先前,劉琨名滿天下。
但新歸之人,未立寸功。
朱厚熜直接提拔為侯爵,也是極為優待了。
至於異議聲,自然不會有太多的。
畢竟大夥都是厚古薄今,對於古代名人來此,又怎會有所不服呢。
劉琨還不明白大明的官職體係,但明白自己剛來就位侯爵,還是並州刺史,並且得了兩個軍團的編製,相當於十萬人的指揮,當即謝恩領旨。
“還請晉陽侯回一趟晉陽,儘快協商,歸順朕之大明,早日整軍備戰,三月之後,朕便東出,擊王浚、石勒,滅匈奴、羯氐!”朱厚熜輕輕一笑,接著便道,“朕這邊還要操作名單,就請晉陽侯自便吧。”
“臣告退。”
劉琨見朱厚熜有事,便沒有絲毫耽擱,恭敬告退,不再打擾。
而見劉琨告退之後,朱厚熜便點名道:“納蘭明珠呢,讓他起草一遍詔書,內容很簡單,昭告天下,若有漢將保境安民,開拓良田,我大明必會有所優待,若冥頑不靈,誅其九族。”
朱厚熜淡定開口,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種田,練兵,平天下。
還有就是和大明皇帝們開開會,看看大清毀滅計劃已經走到哪一步了。
話說……道光結束之後,滿清的國戰就此終結了吧?
雖然滿清還有不少皇帝都沒有解決,但那些個皇帝,非實權,無獨立擁國的機會。
就算是未來有國戰打,打的也是慈禧,而並非什麼光緒、同治。
“既然如此,一切倒是輕鬆很多了。”
朱厚熜深深地吸了口氣,目光之中閃過光芒萬丈,接著便道:“東出的試探軍團怎麼樣了?”
“陛下,軍團出塞,石勒軍並無動向,隻一味守城。”
黃錦在一旁低聲說著。
而朱厚熜聞言,當即了然於胸:“進軍,占四城,嚇嚇他……至於後方士卒,繼續操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