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秋。
南京城南,大祀壇。
這座專門用於祭祀上天的祭壇,今日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漢白玉雕琢而成的三層圓形石壇,在秋日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聖潔的光輝。
數千名禁軍將士,身著明黃色的鎧甲,手持戈矛,將整個祭壇護衛得固若金湯。
祭壇遠處,是聞訊趕來的數十萬百姓。
他們裡三層外三層,將附近的道路圍得水泄不通,一個個都伸長了脖子,希望能一睹這百年難得一見的盛況。
因為,今天的祭天大典,與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隻看那祭壇兩側,一字排開的十門烏黑鋥亮、威武雄壯的“神威大將軍炮”,便足以說明一切。
每一門巨炮的炮口,都係著一丈長的紅菱,在風中獵獵飄揚,充滿了肅殺與喜慶交織的奇特美感。
而在祭壇最中央的祭台之上,擺放的祭品,更是聞所未聞。
沒有了傳統的三牲六畜,取而代之的,是三個巨大的金絲楠木托盤。
左邊的托盤裡,堆著小山般的,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玉米。
右邊的托盤裡,則是個頭碩大、表皮光滑的紅薯和土豆。
而最中間的那個托盤,上麵隻擺放著一根玉米——那根由小紮親手培育出來的,如同彩虹般絢麗奪目的七彩玉米!
在這三樣“神農之種”的旁邊,還陳列著各地州府為了此次大典,快馬加急送上來的各種“祥瑞”。
有比一個人都抱不動的冬瓜,有三十多斤的南瓜,有一棵麥苗上長出三個麥穗的“三頭麥”,有珍稀的千年靈芝,有象征著祥和的並蒂蓮花……琳琅滿目,不一而足。
但是,即便是這樣,它們也隻能是配角。
“吉時已到。”
隨著司禮監太監那一聲悠揚而又尖銳的唱喏,祭天大典,正式開始。
身著十二章袞服,頭戴十二旒冠冕的朱元璋,在太子朱標和一眾皇子皇孫的簇擁下,緩步登上祭壇。
緊隨其後的,是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
而朱旺,則被朱元璋特意安排在了僅次於朱標的位置上。
他身上那套嶄新的澳王親王禮服,繁複而又沉重,在炎熱的秋陽炙烤下,讓他感覺自己就像是蒸籠裡的包子,渾身都快被汗水浸透了。
“媽的,真是遭罪!”
朱旺一邊在心裡罵娘,一邊從袖子裡掏出了他那個寶貝手持小風扇,對著自己的臉就是一頓猛吹。
“嗡嗡嗡”的聲響,在莊嚴肅穆的祭天大典上,顯得格外突兀。
站在他身後的朱雄英和朱高熾幾個小家夥,都湊了過來,一個個都伸長了脖子,想蹭點風吹吹。
負責整個大典流程的禮部尚書高信,看到這一幕,氣得是吹胡子瞪眼,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
“這……這成何體統!”
祭祀天地,何等莊重的大事!這位澳王殿下,竟然在此地玩弄奇技淫巧之物!
簡直是褻瀆神明!
他有心上前嗬斥,但一想到上次在武英殿被朱旺當眾懟得下不來台的場景,又硬生生地把話給咽了回去。
惹不起,惹不起啊!
高信隻能眼不見為淨,強迫自己將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大典的流程上來。
“燔柴迎帝,奏《中和之章》——”
“奠玉帛,奏《肅和之章》——”
“進俎,奏《凝和之章》——”
……
一套繁複的流程,走了將近一個時辰。
又是焚香禱告,又是三跪九叩,又是拿著龜甲銅錢裝模作樣地卜問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