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
一支由數百艘大小船隻組成的龐大艦隊,浩浩蕩蕩地,返回了龍江港。
艦隊的歸來,再次在應天府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尤其是當百姓們看到,那些曾經讓他們聞風喪膽的“鬼見愁”海盜,如今竟然都換上了大明的軍服,成了皇家海軍的“前鋒營”時,更是驚掉了下巴。
而更讓他們津津樂道的,則是被一同押解回京的,那幾個幸存的倭寇頭目。
朱元璋親自下旨,在午門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
當那幾個被揍得鼻青臉腫、隻剩半條命的倭寇,跪在朱元璋和文武百官麵前時,整個京城的百姓,都沸騰了。
而朱旺,則借著這個機會,將從倭寇口中順利的審問出的,關於“九州島主勾結西夷海商,覬覦大明海疆”的情報。
並在《大明日報》上公之於眾。
一時間,群情激憤,喊打之聲,響徹雲霄!
就在這股民意被推到頂峰之時,朱元璋順水推舟,當朝宣布——“倭國蠻夷,狼子野心,犯我天威,人神共憤!朕意已決,即日起,組建東征大軍,討伐不臣!”
“命:永昌侯藍玉,為東征軍主將!鄭國公常茂,為副將!”
“命:原‘鬼見愁’總指揮陳睿,為前鋒營都督,戴罪立功,負責為大軍……掃清航道!”
他頓了頓,目光緩緩地落在了朱旺的身上。
聲音洪亮地說道:“另,命澳王朱旺,總領東征一切事宜!節製三軍!如朕……親臨!”
朱旺走出隊列,對著龍椅,遙遙一拜。
他知道,自己等待了許久的機會,終於來了。
然而,就在他準備領旨謝恩之時,朱元璋卻又開口了。
“不過……”
老朱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熟悉的狐狸般的笑容。
“出征之前,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你得先給咱辦了。”
“什麼事?”
朱旺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對著身旁新上任不久的禮部尚書——餘瑱,使了個眼色。
說到這位新任的禮部尚書餘瑱,倒也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他並非淮西勳貴集團出身,亦非江南士族門下,而是來自相對偏遠的建昌府。
此人是洪武初年的進士,學識淵博,為人方正,在翰林院熬了十幾年資曆,卻因不善鑽營,不願站隊,一直被排擠在權力核心之外。
前任尚書高信因“祥瑞”一事被朱旺懟得告老還鄉後,禮部尚書的位置便空了出來。
朝中各大派係為此爭得是頭破血流,朱元璋正為此事煩心不已。
恰逢朱旺無意間看到了餘瑱早年間寫的一篇關於“整頓禮製,移風易俗”的文章,覺得此人是個難得的實乾派,便在朱元璋麵前提了一嘴。
朱元璋本就有意提拔一些沒有背景的“孤臣”來平衡朝局,見朱旺都開口了,便順水推舟,直接將這位在冷板凳上坐了十多年的老學士,破格提拔為了禮部尚書。
餘瑱看到朱元璋的眼色,立刻心領神會。
上前一步,展開手中的一卷黃綾聖旨,用一種抑揚頓挫的語調,高聲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良辰吉日已定,下月初八,天德月德,歲祿合望,宜婚嫁!茲特為澳王朱旺,與魏國公之女徐氏妙語,舉行大婚典禮!所有儀程,由禮部……全權操辦!欽此!”
此旨一出,整個午門廣場,先是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了一陣比剛才喊打喊殺還要熱烈百倍的歡呼聲!
“恭喜澳王殿下!”
“賀喜澳王殿下!”
“殿下與徐家小姐,真是天作之合啊!”
文武百官們,紛紛上前道賀,一張張臉上,都堆滿了真誠的笑容。
尤其是那些家裡同樣有女兒被“賜婚”的勳貴們,更是喜形於色。
他們知道,這第一場婚禮辦了,就意味著,他們家的好事,也不遠了!
隻有朱旺,站在原地,哭笑不得。
他看著龍椅上那個正對著自己擠眉弄眼的老朱,感覺自己像是掉進了一個早就挖好的坑裡。
搞了半天,這老小子今天又是獻俘,又是誓師的,搞出這麼大的陣仗,最終的目的,竟然是……逼婚!
還當著文武百官,數十萬百姓的麵!
這一下,自己就是想再找借口拖延,都不可能了。
“老狐狸……”朱旺在心裡暗罵一句。
但他又能怎麼辦呢?
隻能走上前,從餘瑱手中,接過那份沉甸甸的、仿佛帶著枷鎖的聖旨,對著龍椅的方向,無奈地躬身一拜。
“臣……朱旺,領旨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