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剛爬上天際,我已坐在車裡,望著窗外這座城市。
昨夜那場勝利並不讓我輕鬆,反而更沉重。
資本遊戲告一段落,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林總,公益基金啟動儀式還有半小時。”助理小王在副駕座提醒我。
我點了點頭,思緒卻還在昨晚的閉門會議上盤旋。
我們贏了兩競爭對手,但這勝利像一把雙刃劍,鋒利而危險。
外界對我們關注的目光從未如此熾熱,也從未如此懷疑。
活動地點設在城南文化中心的小禮堂,周公益組織早已布置妥當。
到場的除了媒體,還有一些受助家庭的孩子們,他們的眼神裡有好奇、也有期待。
我在發言席站定,看著台下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心忽然安定下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做慈善?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我曾經也是那個需要幫助的人。”我說著,聲音有些哽咽,“我知道被忽視是什麼感覺,也知道一句鼓勵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接著,我正式宣布設立“共聯體公益基金”,並注入首期500萬元用於支持“城市留守兒童心理援助計劃”。
掌聲響起,但我不敢久留。
會後,趙慈善家找到我,遞來一杯溫水,眼神中帶著審視與擔憂。
“做慈善比做生意難十倍,你準備好了嗎?”他低聲問。
我沒立刻回答,隻點了點頭。
他走後,我站在禮堂門口,望著天空出神。
是啊,我真的準備好了嗎?
上午十點,手機震動不停。
打開一看,熱搜榜上赫然掛著:“林致遠的慈善,是善意還是作秀?”點擊進去,是李評論家發表的一篇長文。
他言辭犀利,直指我沒有公益經驗,質疑資金流向不明,並引用網絡輿論指出我過去靠流量起家,如今不過是借慈善再度博眼球。
文章迅速發酵,評論區兩極分化嚴重。
有人支持我:“不管是不是作秀,至少他願意投入。”
也有人冷嘲熱諷:“昨天還在和資本鬥法,今天就突然做善人了?”
我關掉手機,沒有回應。
不是不想辯解,而是知道此刻說什麼都可能被斷章取義。
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行動證明自己。
中午十二點,我和團隊驅車前往城中村一所小學。
這是我和周公益組織提前安排好的行程。
孩子們看到我們搬來的書包、文具、課外書時,眼睛亮了起來。
有個小女孩怯生生地走上前,接過書包,輕聲說了句“謝謝哥哥”。
那一刻,我心裡像被什麼擊中了一下。
我掏出手機,記錄下這些真實的瞬間。
鏡頭掃過孩子們的笑臉,掃過誌願者們的忙碌,也掃過自己低頭幫一個孩子係鞋帶的畫麵。
視頻上傳後,配文我隻寫了一句話:
“我們不是來表演善良,而是想真正幫到一些人。”
短短兩個小時,點讚數破百萬,評論超過五萬條。
許多網友留言說被感動,也有一些人繼續質疑,但我看到了更多善意的聲音正在彙聚。
有人開始自發轉發這個視頻,有人說願意加入誌願者行列,還有人私信我,希望捐贈書籍和物資。
我站在學校操場上,風吹得有點涼,但心裡卻是暖的。
或許這就是公益的意義吧——不求所有人理解,隻願能點亮一盞燈。
回程路上,手機又響了。這次是周公益組織負責人發來的信息。
她提出一個新的項目構想:“流動圖書館進社區”,希望我能參與其中,為圖書配送係統提供技術支持。
我看完消息,嘴角輕輕揚起。
這不隻是一個項目,這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