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我握著手機站在圖書館外的路燈下,指尖發冷。
誌願者領袖劉姐的聲音還在耳邊回蕩:“林致遠!試點村五位老人剛剛集體申請退出‘時間銀行’!他們說……有人打電話告訴他們,你要拿走他們的地!”
要拿走他們的地?
荒謬得近乎可笑。
可我知道,這根本不是一句簡單的謠言。
這是精準的刀,插在最脆弱的地方——老人對土地的執念,是根深蒂固的生存底線。
誰動了這個,誰就等於動了他們的命。
我立刻撥通劉姐電話:“現在就去村裡,把五位老人接到派出所。不是調解,是報案——遭遇公益詐騙恐嚇。”
“你確定?”她的聲音遲疑。
“我從沒這麼確定過。”我盯著通話記錄,五通電話,時間間隔精準,語氣統一,帶著一種刻意的恐慌誘導。
“這不是普通騷擾,是係統性破壞。而且……”我頓了頓,“每一通電話,都在趙評估員查看那批家庭關係圖譜後的37分鐘整。”
巧合?
不可能。
這是試探,更是陷阱。
他們想讓我和監督者對立,想讓整個“根係計劃”陷入信任崩塌的旋渦。
二十分鐘後,劉姐帶著老人抵達派出所。
老人們滿臉惶恐,攥著手裡的申請表不肯鬆手。
“我們不貪那點積分,但我們不能沒地啊!”一位老人聲音顫抖,“電話裡說,你林致遠要拿我們名下的地去換項目資金,國家都批了,我們連告都沒處告……”
我心頭一緊。
這不是恐嚇,是構建了一個看似合理的陰謀敘事——把我塑造成掠奪者,把公益變成掠奪工具。
而源頭,正是那批被非法調閱的數據。
“警察同誌,”我上前一步,聲音沉穩,“我們正式報案。五位村民連續接到匿名恐嚇電話,內容涉及虛構的‘土地征收’,意圖破壞公益項目運行,涉嫌擾亂社會秩序與數據濫用。”
警方迅速立案,調取了老人手機中的通話錄音。
我立刻聯係張分析師:“錄音馬上發你,重點查聲紋和設備源。”
張哥沒多問,隻回了一個字:“好。”
等待的十分鐘,像十年那麼長。
直到他的消息跳出來:“聲紋比對完成。聲音經過ai變聲處理,底層音色無法識彆。但呼吸頻率、停頓節奏,與破壞者胡某兩年前在拆遷現場的錄音匹配度達91.7。極大概率是同一人。”
破壞者胡某——陳世昌手下最得力的打手,曾因暴力拆遷被判刑,半年前剛出獄。
我的心猛地一沉。
“還有,”張哥繼續發來信息,“五通電話均來自同一台改裝機,iei被多次篡改,但基站定位顯示,設備長期滯留在陳世昌被查封的辦公樓三樓東側,信號從未離開過那片區域。”
死灰複燃。
他們沒走。
他們在等這一刻——等我們內部生疑,等監督者被汙名化,等信任斷裂。
而“鐘擺”,正借這具殘軀,悄然推動b計劃。
我立刻召集項目組,同時讓孫專家緊急上線新功能:“把五位老人近兩年的服務記錄,全部可視化,做成‘家庭服務熱力圖’,三小時內上線。”
“你要直播?”孫專家問。
“對。”我說,“這一次,不解釋,隻展示。讓數據自己說話。”
當晚十點,我站在試點村村委會的院子裡,手機支架架起,直播間標題簡潔有力:“他們的地,沒被拿走。”
鏡頭前,我調出係統界麵。
屏幕上,五位老人的名字依次點亮,背後是密密麻麻的服務記錄——
剪紙教學87小時,兌換孫輩助學金兩次;
日間照護獨居老人142小時,換取白內障手術全額補貼;
協助村童閱讀計劃63小時,積分剛預約了清明返鄉車票;
“他們用時間和善意,換來了尊嚴和希望。”我聲音低沉卻堅定,“他們的地,還在,一分沒少。但有人,想拿走他們的信任,拿走這個係統最寶貴的東西——人心。”
彈幕瞬間炸開。
“天啊,這些老人做了這麼多……”
“誰這麼惡毒?連老人都騙!”
“時間幣是我們的命根子”——這條評論被百萬觀眾頂上熱搜第一。
直播結束時,觀看人次突破三百五十萬。
第二天清晨,村委會外已站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