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359)南行趣記
暮春時節,金陵城的柳絲在微風中輕柔地拂動,街頭巷尾彌漫著淡淡的花香。石雯和崔燦燦站在自家府邸的庭院中,丫鬟小朵在一旁忙碌地整理著行裝。石雯身著一襲淡藍色的羅裙,眉眼間透著溫婉與堅定,她抬頭望著天空,輕聲說道:“燦燦,一晃六年了,也不知大哥如今怎樣。”崔燦燦一襲粉色衣衫,活潑俏皮,她挽住石雯的胳膊,笑著說:“姐姐放心,大哥那般能乾,定是一切安好。此番我們前去,定要好好聚聚。”小朵整理好行囊,跑過來笑著說:“小姐們,都收拾好啦,咱們這就出發吧!”
三人登上了一輛裝飾簡樸卻整潔舒適的馬車,緩緩駛出金陵城。車輪滾滾,馬蹄噠噠,道路兩旁的景色如畫卷般向後展開。田野裡的麥苗在微風中泛起層層綠浪,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與天際相連。石雯靠在車壁上,眼神中滿是對大哥的思念。“記得小時候,大哥總是護著我們,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緊著我們。”崔燦燦也陷入回憶,點頭道:“是啊,大哥還教我們讀書識字,他可嚴厲啦,不過也正是因為大哥,我們才能知書達理。”小朵在一旁聽著,好奇地問:“小姐,那大少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呀?”石雯微笑著說:“等你見了就知道了,大哥是個心懷天下、清正廉潔的人,深受百姓愛戴。”
馬車一路向南,經過了許多城鎮和村莊。這日,她們就快到達大哥石海任職的地方,在一處寧靜的村莊旁稍作停歇。村莊被青山環抱,綠樹成蔭,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村邊潺潺流過。溪邊,一夥人正吵得不可開交,情緒十分激動。石雯等人下了馬車,好奇地走上前去。
隻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坐在地上,老淚縱橫,指著一個年輕男子大聲哭訴:“你這不孝子,我辛苦把你養大,你如今卻要把我趕出去!”年輕男子滿臉通紅,著急地辯解:“爹,我不是這個意思!家裡實在太窮,我想讓您去叔叔家,他們條件好,能照顧您!”旁邊一位中年婦女也在抹著眼淚,哭喊道:“你這一走,我們可怎麼辦啊,這個家還像什麼樣子!”周圍的村民們圍在一旁,議論紛紛,卻也都束手無策。
石雯眉頭微皺,眼中滿是同情,輕聲對崔燦燦說:“這一家人看著實在可憐,我們得幫幫他們。”崔燦燦點頭表示讚同。這時,小朵也著急地說:“小姐,咱們快想想辦法吧。”石雯走上前去,溫柔地扶起老人,和聲說道:“老人家,您先彆著急,有話慢慢說。”老人抬起滿是淚水的臉,哽咽著說:“姑娘,你看看我這兒子,非要把我送走,我……我舍不得這個家啊!”石雯轉頭看向年輕男子,目光平和地問:“大哥,您為何要讓老人家去叔叔家呢?”年輕男子無奈地歎了口氣,苦笑著說:“姑娘有所不知,我家太窮,實在無力好好贍養父親。叔叔家富裕些,我想著父親去了能過上好日子。”
崔燦燦聽後,走到男子麵前,認真地說:“大哥,您的孝心我們能理解,可老人家年紀大了,故土難離,親情也不是用錢財能衡量的。”石雯也跟著勸道:“是啊,一家人在一起,哪怕日子過得清苦些,也是幸福的。咱們一起想想辦法,總會好起來的。”周圍的村民們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這時,一位老者站出來說:“姑娘們說得在理,親情才是最珍貴的。”年輕男子聽了,麵露愧疚之色,緩緩走到老人麵前,撲通一聲跪下,哭著說:“爹,是兒子不孝,兒子不該這麼糊塗,不管日子多苦,我們都一家人在一起。”老人連忙扶起兒子,父子倆抱頭痛哭,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解決了這家人的矛盾,石雯等人心中滿是欣慰。她們回到馬車旁,準備繼續趕路。這時,一位村民走過來,感激地說:“姑娘們,多虧了你們啊,要不是你們,這一家人還不知道要鬨成什麼樣呢!”石雯微笑著說:“這是大家共同的功勞,鄰裡之間就該互相幫助。”說完,她們便再次踏上了旅程。
又行了半日,終於到達了大哥石海任職的城鎮。城門口,百姓們熙熙攘攘,一片繁榮景象。石雯等人向路人打聽石海的府邸,路人一聽是來找石大人的,紛紛熱情指路。來到府邸前,石雯激動地走上前去敲門。門開了,一位管家模樣的人走出來,看到石雯等人,微微一愣。石雯連忙說道:“請問石海石大人是住在這裡嗎?我們是他的妹妹和朋友。”管家滿臉驚喜,連忙說道:“原來是大小姐和崔姑娘,快請進!大人念叨你們好久了。”
石雯等人走進府邸,隻見石海正從廳中迎出來。六年未見,石海清瘦了些,但眼神中依舊透著睿智與堅定。他看到石雯和崔燦燦,眼眶微微泛紅,快步走上前,激動地說:“雯兒,燦燦,可把你們盼來了!”石雯和崔燦燦也眼眶濕潤,快步上前與石海相擁。小朵在一旁看著,也不禁露出開心的笑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石海拉著她們的手,走進廳中,感慨道:“一晃六年,你們都出落成大姑娘了。”石雯笑著說:“大哥,我們可惦記您了。一路過來,看到百姓們安居樂業,就知道大哥定是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崔燦燦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大哥可是百姓心中的大清官呢!”石海謙虛地笑了笑,說:“這都是我分內之事,能為百姓謀福祉,我心裡才踏實。”
眾人寒暄一番後,石海擺上豐盛的飯菜,為她們接風洗塵。席間,石雯將路上遇到那家人吵架的事情告訴了石海。石海聽後,點頭稱讚道:“雯兒,燦燦,你們做得對。親情是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我們為官之人,不僅要為百姓謀生計,更要倡導良好的民風。”石雯認真地說:“大哥,我們也想為百姓多做些事情,您有什麼建議嗎?”石海思索片刻,說:“這鎮上有一些貧苦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你們要是願意,可以去教他們讀書識字,也算是為百姓儘一份力。”石雯和崔燦燦對視一眼,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
第二天,石雯、崔燦燦和小朵在石海的安排下,來到了一所簡陋的學堂。學堂裡,孩子們看到她們,眼中滿是好奇與期待。石雯走上前,微笑著說:“孩子們,從今天起,我們來教你們讀書識字,好不好?”孩子們興奮地歡呼起來。崔燦燦走到孩子們中間,親切地問:“你們都叫什麼名字呀?”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熱鬨非凡。小朵也忙著幫著整理書本,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石雯她們每天都認真地教導孩子們讀書識字。她們教孩子們念《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們稚嫩的聲音在學堂裡回蕩。石雯耐心地糾正著孩子們的發音,崔燦燦則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理解書中的道理。有個叫小虎的孩子,生性頑皮,剛開始總是坐不住。石雯並沒有責備他,而是給他講了許多關於勤奮學習的故事,慢慢地,小虎變得認真起來,學習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一天,學堂裡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中年男子,他是小虎的父親。他走進學堂,看到小虎正認真地讀書,眼中滿是驚訝與欣慰。他走到石雯麵前,感激地說:“姑娘,多虧了你們啊!小虎以前調皮搗蛋,我都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現在他變得懂事愛學習了,真是太謝謝你們了!”石雯微笑著說:“這是小虎自己努力的結果,每個孩子都很聰明,隻要引導得當,他們都能茁壯成長。”中年男子連連點頭,眼中滿是感激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堂裡的孩子們越來越多,石雯她們的教學工作也越來越忙碌,但她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石海看到她們為孩子們付出的努力,心中十分欣慰。他時常來到學堂,看望孩子們,也會和石雯她們交流教學的心得。
然而,平靜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一天,石海接到消息,說鄰縣發生了災荒,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石海心急如焚,立刻決定前去救援。他對石雯等人說:“雯兒,燦燦,我得去鄰縣救災,這裡就暫時交給你們了。”石雯堅定地說:“大哥,您放心去吧,我們會照顧好學堂的孩子們,也會儘我們所能,為救災出一份力。”
石海走後,石雯她們更加努力地工作。她們發動鎮上的百姓,為受災的百姓捐贈衣物和糧食。崔燦燦四處奔走,宣傳救災的重要性,許多百姓紛紛響應,慷慨解囊。小朵則忙著整理捐贈的物資,雖然忙碌,但她毫無怨言。
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救災物資終於籌集完畢。石雯和崔燦燦決定帶著物資,跟隨運送隊伍一起前往鄰縣。她們告彆了學堂的孩子們和鎮上的百姓,踏上了救災的征程。一路上,她們看到了許多受災百姓的慘狀,心中滿是悲痛。到達鄰縣後,她們立刻投入到救災工作中。她們幫助搭建帳篷,分發食物和衣物,照顧受傷的百姓。石雯和崔燦燦不顧疲憊,穿梭在受災人群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百姓們送去溫暖和希望。
在石海和眾人的共同努力下,災荒終於得到了控製,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石雯她們也回到了鎮上,繼續在學堂教書。經過這次經曆,她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責任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為百姓做更多好事的決心。
時光荏苒,轉眼間,石雯和崔燦燦在鎮上已經度過了許多個春秋。她們的學堂越辦越好,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而她們與石海之間的親情,以及她們為百姓所做的一切,也成為了當地百姓口中傳頌的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心懷善良與正義,為社會的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
喜歡溝壑出路請大家收藏:()溝壑出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