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陽光透過幼兒園活動室的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崔燦燦蹲在玩具架前,正小心翼翼地整理著一排色彩鮮豔的積木,鼻尖沁出細密的汗珠。她穿著一件鵝黃色的針織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一串由孩子們親手串製的貝殼手鏈,每走一步,便發出細碎的聲響,像極了她此刻紛亂的心緒。
“嗚嗚嗚……媽媽……我要媽媽……”
一陣壓抑的啜泣聲從角落的軟墊區傳來,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打破了活動室裡其他孩子專注玩耍的氛圍。崔燦燦身體一僵,手中的藍色積木“啪嗒”一聲掉在地上,滾出老遠。她深吸一口氣,臉上努力擠出一個溫柔的微笑,轉身走向那個蜷縮在毛絨小熊堆裡的小小身影。
那是林小雨,一個月前剛轉入燦燦班級的小朋友。此刻,她正用臟兮兮的小手揉著眼睛,鼻涕眼淚糊了滿臉,粉色的公主裙皺巴巴的,像一朵被雨水打濕的小花。旁邊的幾個孩子好奇地望著她,手裡的玩具也忘了玩,眼神裡帶著一絲不知所措。
“小雨,怎麼又哭啦?”燦燦的聲音放得又輕又柔,像羽毛拂過水麵,“你看,老師剛整理好的積木,我們一起搭個城堡好不好?昨天你不是說想當城堡裡的小公主嗎?”
小雨抬起紅腫的眼睛,看了燦燦一眼,哭得更凶了:“不要!我要回家!媽媽怎麼還不來接我……”她的小拳頭攥得緊緊的,捶打著身邊的毛絨熊,聲音裡充滿了無助和抗拒。
燦燦的心像被什麼東西揪了一下,疼得她眉頭微蹙。她伸出手,想輕輕拍拍小雨的背,卻被對方猛地甩開。“彆碰我!”小雨尖叫道,身體縮得更緊了,“我討厭幼兒園!討厭老師!”
周圍的孩子發出一陣小小的驚呼,幾個膽子大的湊到燦燦身邊,小聲說:“燦燦老師,小雨又發脾氣了。”“她昨天也哭了,把我的拚圖都打翻了。”
燦燦勉強笑了笑,安撫地摸了摸身邊孩子的頭:“沒關係,小雨可能隻是有點想媽媽了,我們一起陪陪她好不好?”但她心裡清楚,這已經不是“想媽媽”那麼簡單了。一個多月來,林小雨幾乎每天都要經曆這樣的哭鬨時刻,從最初的小聲啜泣到現在的尖叫抗拒,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愈演愈烈。
更讓燦燦焦慮的是,她發現自己的耐心和溫柔似乎正在失效。以前,她總能用講故事、玩遊戲的方式安撫哭鬨的孩子,可麵對小雨,這些方法都像石沉大海,激不起半點漣漪。甚至連班裡其他孩子也開始受到影響,有的模仿小雨的哭鬨,有的則對小雨敬而遠之,活動室裡的氣氛漸漸變得有些微妙。
“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對?”午休時,燦燦趴在辦公桌上,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喃喃自語。鏡中的女孩有著圓圓的臉蛋和一雙愛笑的眼睛,此刻卻寫滿了疲憊和困惑。“是不是我太溫柔了?孩子們都不怕我,所以才會這樣……”
她想起上周公開課上,小雨突然尖叫著跑出教室,自己追出去時,不小心撞到了教具架,引得聽課的家長們一陣騷動。園長事後找她談話,雖然語氣溫和,卻也提到了“班級管理”和“幼兒情緒引導”的重要性。那些話語像針一樣紮在燦燦心上,讓她開始懷疑自己一直堅持的教育理念。
“對待孩子們不想太嚴厲,而不嚴厲,又給他們犯錯的機會。太難了!”她忍不住歎了口氣,手指無意識地摳著桌麵的木紋。溫柔的性格是她與生俱來的特質,也是她認為作為幼兒教師最珍貴的品質之一,可現在,這似乎成了她開展工作的最大障礙。
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幾隻麻雀在枝頭跳躍嬉戲,發出清脆的叫聲。燦燦望著窗外,眼神有些茫然。她想起大學時老師講過的話:“幼兒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愛心、耐心,更需要智慧。”可智慧在哪裡呢?麵對像小雨這樣特殊的孩子,她該如何找到那把正確的鑰匙?
第二章:玩具箱裡的困惑與孤獨症的迷霧
下午的區角活動時間,燦燦特意拿出了新采購的一批玩具:會說話的智能玩偶、能拚搭出各種造型的磁力片、還有一套精致的過家家廚房玩具。她希望這些新鮮有趣的玩具能吸引小雨的注意力,讓她暫時忘記對媽媽的思念。
“小朋友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好玩的?”燦燦舉起一個會眨眼睛的智能兔子玩偶,聲音裡充滿了誘惑,“誰想和小兔子做朋友呀?”
幾個活潑的孩子立刻圍了上來,爭相伸手去摸玩偶。燦燦微笑著分發玩具,目光卻時不時瞟向角落裡的小雨。出乎意料的是,小雨今天沒有哭鬨,而是靜靜地坐在地毯上,手裡緊緊攥著一個從家裡帶來的舊布娃娃,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對周圍的熱鬨充耳不聞。
燦燦心中一喜,連忙拿著一個色彩鮮豔的磁力片走過去:“小雨,你看這個磁力片,能拚出好多漂亮的圖案呢!我們一起拚個小花好不好?”她將磁力片遞到小雨麵前,耐心地示範著如何將兩片吸在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雨的目光短暫地落在磁力片上,又迅速移開,嘴唇微動,似乎想說什麼,卻又把話咽了回去。她隻是更緊地抱住懷裡的布娃娃,身體微微向後傾斜,表現出明顯的抗拒。
“小雨,這個很好玩的,你試試看……”燦燦不放棄,又拿起一個廚房玩具裡的小鍋,“你看,這是小鍋,我們可以假裝做飯哦,你喜歡吃什麼?老師給你‘做’。”
突然,小雨猛地抬起頭,眼睛裡閃過一絲驚恐,像是被什麼東西刺激到了。她一把推開燦燦的手,小鍋“哐當”一聲掉在地上,發出刺耳的響聲。緊接著,熟悉的哭鬨聲再次響起,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響亮:“不要!我不要玩!媽媽……我要媽媽!”
這一次,小雨的情緒完全失控了,她一邊哭一邊用腳踢著身邊的玩具,將積木、磁力片踢得到處都是。其他孩子被嚇得紛紛後退,活動室裡一片混亂。
燦燦怔怔地站在原地,看著滿地狼藉和哭得撕心裂肺的小雨,隻覺得一陣無力感從腳底蔓延至全身。她精心準備的玩具,她耐心的引導,在小雨麵前似乎都成了無用的擺設。為什麼玩具無法吸引她?是玩具不夠有趣,還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
她想起之前在一本育兒雜誌上看到的關於孤獨症兒童的文章,裡麵提到孤獨症孩子常常對玩具缺乏興趣,更喜歡重複刻板的行為。難道小雨……?這個念頭剛一出現,就被燦燦立刻否定了。園長說過,小雨隻是適應能力比較弱,並沒有提到孤獨症。可眼前的情景,又該如何解釋?
“燦燦老師,小雨又把玩具弄壞了。”一個孩子怯生生地說。
燦燦回過神,勉強笑了笑:“沒關係,老師來收拾。”她蹲下身,開始默默地撿拾散落的玩具,手指觸碰到冰涼的積木,心裡卻是一片滾燙的焦慮。
下班後,燦燦沒有立刻回家,而是留在辦公室裡查閱資料。她打開電腦,在搜索引擎裡輸入“孤獨症幼兒教育”,屏幕上立刻跳出了大量的信息。看著那些關於孤獨症兒童特征的描述——社交障礙、語言發育遲緩、興趣範圍狹窄、重複刻板行為……燦燦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小雨確實存在社交方麵的困難,她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互動,對成人的引導也常常表現出抗拒;她的語言表達也相對簡單,更多時候是通過哭鬨來表達需求;而且她似乎對固定的物品比如那個舊布娃娃)有特殊的依戀,對新玩具缺乏興趣……這些特征,像一根根細小的針,刺痛著燦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