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朝的初夏,總是裹著一層恰到好處的暖意。晨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崔燦燦居住的小院裡灑下細碎的光斑,院角那株新栽的海棠開得正盛,粉白花瓣沾著晨露,風一吹便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像是撒了滿地碎玉。
張南南是被院外的雀鳴聲叫醒的。他揉著眼睛坐起身,身上蓋著的素色棉毯滑落肩頭——這毯子是崔燦燦仿照現代樣式,找尚朝的繡娘改做的,邊角繡著小小的太陽圖案,南南說像媽媽手機裡存過的卡通貼紙,如今卻隻記得這圖案暖融融的,比手機屏幕亮堂多了。
“南南,醒了就快來洗漱,石雯姐姐都在院裡等你練劍了。”崔燦燦的聲音從外間傳來,帶著笑意。她正將剛蒸好的粟米糕擺上桌,瓷盤裡還臥著兩個金黃的煎蛋,是用蕭凜上次派人送來的關中雞蛋做的,香氣飄滿了整個屋子。
南南趿著軟底布鞋跑出來,頭發還翹著一縷,卻沒像從前那樣賴床要玩手機。他湊到桌邊聞了聞,眼睛亮晶晶的:“媽媽,今天的糕好香!比上次阿潤家的棗泥糕還香!”
“慢點吃,彆噎著。”崔燦燦笑著替他理了理衣領,指尖觸到兒子溫熱的脖頸,心裡滿是踏實。自從三個月前意外來到尚朝,她最擔心的就是南南離不開手機,可這兒沒有充電的地方,起初南南還鬨過兩天,後來跟著石雯學武功、和阿潤去街上看雜耍、到城外摸魚蝦,漸漸就把手機忘在了腦後——如今那部黑屏的手機,早被他當成寶貝似的收在木盒裡,說要留著給尚朝的小夥伴講“會發光的盒子”的故事。
剛吃完早飯,石雯就推門進來了。她今日穿了身月白色的勁裝,腰間係著墨色腰帶,長發高束成馬尾,手裡還提著一把適合孩童用的短劍,劍鞘上纏著防滑的藍布條。見了南南,她臉上露出爽朗的笑:“南南,今日咱們學‘白鶴亮翅’的收勢,昨日你總把劍晃得太厲害,今日可得穩住了。”
“我知道啦石雯姐姐!”南南蹦蹦跳跳地接過短劍,跟著石雯走到院中的空地上。晨光把兩人的影子拉得長長的,石雯先慢動作演示了一遍,手腕翻轉間,短劍在空中劃出一道利落的弧線,收勢時劍脊穩穩貼在小臂上,連衣擺都沒晃幾下。南南看得眼睛發直,學著她的樣子舉起劍,一開始還是手忙腳亂,劍穗纏在了手腕上,可他沒像從前那樣鬨脾氣,反而撓著頭笑:“石雯姐姐,我再試一次!”
崔燦燦坐在廊下看著,手裡縫著給南南做的新護腕。風拂過海棠樹,花瓣落在石雯的肩頭,她卻渾然不覺,隻耐心地糾正南南的姿勢:“腳再分開些,重心往後移,對,就是這樣——手腕彆太用力,要像托著一隻小鳥,既要穩,又不能捏疼它。”
練了約莫一個時辰,南南額頭上滿是汗珠,卻還興衝衝地要再練。石雯笑著揉了揉他的頭發:“今日就到這兒,再練該累著了。下午不是要和阿潤去讀書嗎?得留著精神背《千字文》呢。”
提到阿潤,南南眼睛更亮了。阿潤是隔壁書院先生的小女兒,比南南大兩歲,性子溫柔又識字多,兩人第一次見麵時,阿潤就把自己的彩筆分給南南,教他畫尚朝的飛鳥。如今他們每天下午都在阿潤家的書房讀書,阿潤教南南認尚朝的字,南南就給阿潤講現代的飛機和火車,聽得阿潤眼睛瞪得圓圓的,總說“南南的家鄉像仙境”。
中午歇了會兒,南南就提著崔燦燦做的桂花糕去找阿潤。阿潤家的書房在東側院,推開門就見窗下擺著兩張書桌,桌上鋪著泛黃的宣紙,硯台裡研好了墨。阿潤已經坐在那兒了,見南南來,連忙招手:“南南,你看我爹新給我買的《山海經》,裡麵有長翅膀的魚,還有長著九個頭的鳥!”
南南湊過去,指著書上的插畫瞪大了眼睛:“哇!這個鳥比我在動物園見的孔雀還厲害!”他把桂花糕放在桌上,“這是我媽媽做的,你嘗嘗,比街上賣的甜。”
兩人邊吃邊看書,阿潤教南南寫“山”“水”“日”“月”,南南學得認真,握著毛筆的小手雖然有些抖,卻一筆一畫寫得工整。阿潤看著他的字,笑著說:“南南進步好快,上次你還把‘日’寫成圓圈呢。”
“那是我故意的!”南南嘴硬道,卻忍不住笑了,“對了阿潤,明天我們去城外的小溪摸魚好不好?石雯姐姐說那裡有好多小鯽魚,還能捉螃蟹呢!”
“好呀好呀!”阿潤眼睛彎成了月牙,“我讓我爹給我做個小網,咱們肯定能捉好多!”
讀了一下午書,兩人又去院裡玩踢毽子。阿潤的毽子是用彩色羽毛做的,南南一開始總接不住,後來漸漸找到了竅門,能踢十幾個了。夕陽把天空染成橘紅色,崔燦燦來接南南時,就見兩個孩子追著毽子跑,笑聲像銀鈴一樣,飄得滿院都是。
這樣的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蕭凜經商回來的日子。蕭凜是崔燦燦在尚朝認識的故友,為人豪爽,在江南和北方做絲綢生意,上次崔燦燦母子剛到尚朝時,還是蕭凜幫他們找的住處,送了不少衣物和糧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天傍晚,崔燦燦正帶著南南在廚房包餃子——南南說想吃現代的餃子,崔燦燦就找尚朝的糧鋪買了麵粉,用豬肉和白菜做餡。剛把第一鍋餃子下進鍋裡,就聽見院外傳來熟悉的爽朗笑聲:“燦燦,南南,我回來啦!”
崔燦燦驚喜地站起身,南南更是丟下手裡的擀麵杖,一溜煙跑了出去。隻見蕭凜站在院門口,穿著一身藏青色的錦袍,腰間係著玉帶,臉上帶著旅途的風塵,卻依舊精神奕奕。他身後跟著兩個隨從,手裡提著好幾個木盒,裡麵裝著江南的絲綢、嶺南的水果,還有給南南買的玩具。
“蕭叔叔!”南南撲進蕭凜懷裡,蕭凜笑著把他抱起來,在他臉上捏了捏:“喲,南南又長高了!比上次見時壯實多了,看來在尚朝吃得好、玩得好啊。”
“那當然!”南南驕傲地挺起小胸脯,“我每天都跟石雯姐姐學武功,還和阿潤讀書,昨天我們還去城外摸魚了,捉了三條小鯽魚呢!”
崔燦燦走出來,笑著說:“你可算回來了,路上累壞了吧?快進屋坐,餃子剛下鍋,一會兒就能吃了。”
蕭凜跟著走進屋,坐在廊下的椅子上,隨從把帶來的東西放在桌上。蕭凜看著南南,又看了看崔燦燦,笑道:“我這次在江南時,就聽說你帶著南南來了尚朝,心裡一直惦記著,這不,生意一忙完,我就馬不停蹄地趕回來了。怎麼樣?在這兒住得還習慣嗎?有什麼需要的,儘管跟我說。”
“習慣,挺好的。”崔燦燦端來一杯熱茶,遞給蕭凜,“多虧了你上次幫忙找的住處,鄰裡都很和善,石雯也常來教南南武功,阿潤也總陪南南玩,南南現在連手機都忘了,每天都樂嗬嗬的。”
“忘了好,忘了好!”蕭凜喝了口茶,哈哈笑道,“那玩意兒在現代是方便,可在咱們尚朝,哪有逛集市、摸魚蝦、學武功有意思?南南這孩子聰明,在尚朝多曆練曆練,比抱著手機強多了。”
說話間,餃子煮好了。崔燦燦把餃子端上桌,還調了醋和蒜泥——尚朝沒有現代的醋,崔燦燦就用尚朝的米醋代替,味道雖有些不同,卻也彆有一番風味。蕭凜拿起筷子,夾起一個餃子放進嘴裡,讚不絕口:“還是燦燦你做的餃子好吃!我在江南吃了那麼多山珍海味,都不如這一口實在。”